第三章 2012年,劉灣(第3/9頁)

梅姨話還沒說完,一個老太太抱著一個孩子遠遠跑來,一邊喊著:“梅家嬸子,快救救我孫兒。”

那老太太已經跌跌撞撞,高翔馬上趕上去伸手接過孩子,只見他只有四五歲的樣子,嘴大大地張開,鼻翼急速扇動,發出幹澀的喘息聲,嘴唇泛白,面部已經腫脹。他把孩子抱進屋內,梅姨馬上進行檢查,她從說話的口音、衣著直到外形,看上去都與尋常農村老年婦女沒什麽兩樣,只是動手處理病人時,嫻熟自信的姿態頓時讓她顯得不同起來。

她一邊查看小孩子,一邊詢問老太太情況。老太太驚嚇過度,再加上一路奔跑過來,說話顛三倒四:“這可怎麽辦啊,我真的不知道,我出門的時候,他在吃他媽媽寄回來的餅幹,我只是去菜地摘點兒白菜,回來他就這個樣子了,萬一有個三長兩短,叫我怎麽跟兒子媳婦交代……”

梅姨皺緊了眉頭:“喉頭水腫很厲害,不行,得馬上送他上鎮衛生院。小高,你去發動車子。”

高翔答應一聲,正要出去,一直站在旁邊沒說話的左思安突然開了口:“梅姨,到鎮醫院需要多長時間。”

“開車的話,20分鐘。”

“這孩子的樣子應該是食物過敏引發的喉黏膜彌漫性水腫,舌頭已經腫脹,挺不了那麽長時間,需要馬上進行環甲膜穿刺,不然會窒息的。”

“我也知道,但是我不會……”

“我來,我是醫生。請準備消毒藥棉,1%丁卡因溶液1ml,再給我一支7號注射針。高翔,請幫我按住孩子。”

兩人都是一怔,但左思安從神情到說話的聲音都有著無可置疑的權威性,他們隨即按她的要求行動起來。高翔站到另一側牢牢按住孩子,只見左思安解開那孩子的衣服,讓他的頭後仰,接過梅姨遞來的碘酒藥棉進行消毒,左手食指和拇指迅速找準部位並固定,右手執注射針垂直刺進去,然後回抽,那孩子猛然大聲咳嗽出來。她固定住注射器,注入1%丁卡因溶液1ml,然後抽出,用幹棉球按住注射處,一連串動作一氣呵成,那孩子的呼吸明顯開始恢復。

“好了,現在送他去醫院。”

高翔抱起孩子疾步出來,這時已經有一大幫村民擁過來圍觀,到了池塘邊,左思安接過孩子,跟梅姨和孩子的奶奶一起上車。高翔加大油門,15分鐘後就到了鎮衛生院。梅姨對這裏十分熟悉,馬上叫出醫護人員,將孩子擡了進去,左思安對醫生交代著孩子的情況,並提出後續處理意見,十分簡練專業,醫生也不禁驚訝地多看了她一眼。

梅姨安慰仍在瑟瑟發抖的孩子奶奶:“別怕了,你孫子的命算是搶回來了。”

那老太太千恩萬謝,梅姨笑道:“你真是老糊塗了,救你孫子命的可不是我,是小安。”

左思安連忙說:“不必客氣,醫生會給他打抗生素和激素,一般觀察12小時以後,醫生會試著堵管,如果呼吸沒問題,就會拔出穿刺針,穿刺的地方會自然閉合。等查清了過敏源,以後千萬別再讓他吃那東西就行了。好好照顧他吧。”

他們出來上車,梅姨問左思安:“小安,你是哪一科的醫生?”

“嚴格地講,我現在還是神經外科第三年住院醫生,要想成為神經外科的專科醫生,還得通過至少三年的專業培訓。”

“聽說在美國學醫時間特別長,也特別難。”

“是啊,時間很長,哪怕是大學畢業馬上進醫學院,再選擇培訓時間較短的科目,也差不多到30歲以後才可能獨立行醫。”

梅姨聽得十分認真,也十分開心:“太好了,小安,沒有正式系統地學習過一直是我的心病。我以前總想讓晶晶學醫,可惜她就是不肯。看到你成了醫生,我比什麽都高興。”

他們回到梅姨家,這座房子依然保持著原樣,跨進門檻是一個小小的天井,迎面是窄窄的廳,當地人稱為堂屋,放著八仙桌,供著先人遺像。左右兩邊廂房是臥室,梅姨招呼他們坐下,便說要去做左思安以前最愛喝的桂花米酒,匆匆進了堂屋後面的廚房。她的丈夫劉伯在她的揚聲召喚下從後面走來招待客人,他是個矮小的男人,看上去頗為蒼老,而且十分木訥內向,不善言辭,兩只手不安地在衣襟上擦來擦去,目光匆忙掃過他們兩人,含糊不清地說要去菜園摘些新鮮青菜回來,匆匆走了出去。

“除了這屋子以外,什麽都變了。”

“這麽長的時間,一切都面目全非也不奇怪。”

輪到左思安默然了。這時陽光從天井上方斜斜照射下來,兩人正好分別站在明暗分際處,相互看不清對方臉上的表情。終於她開了口:“我知道我變了很多,可是你還是你,並沒有變。”

梅姨端了兩碗熱氣騰騰的桂花米酒進來,跟從前一樣,碗裏都臥了晶瑩潔白的水煮荷包蛋,撒著糖桂花,甜香的氣息濃郁誘人。左思安歡呼一聲,接過來馬上舀一勺吃下去,燙得直咧嘴,梅姨哈哈大笑:“國外肯定沒有這個東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