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他鄉故人 自求多福(第2/2頁)

裴行儉也看了那女子兩眼,眉頭微皺,正待叫安十郎過來,就聽車裏琉璃低低的驚呼了一聲,忙轉頭道,“怎麽了?”

琉璃此時正在揉眼睛,聽見這聲問,不假思索道,“怎會是她?她是……”驀然住口不言,想了想才道,“她的確是宮中女官,可她不該出宮,更不該去西州!”

裴行儉略一沉吟,點頭道,“我知道了。”安十郎也撥馬過來,問道,“守約,你看此事可能應允?”

裴行儉不動聲色的笑道,“既是熟人所薦,若是還有空車,與她們行個方便也罷。”

安十郎這才過去對康四郎道,“既是如此,我便信你了。”又對那婢女道,“再往前行便要出關,路上極是辛苦,你們卻莫抱怨!”婢女忙不叠點頭應了,飛奔過去一說,那個女子也笑了起來,又向安十郎行了一禮,這才回身拿起包袱,戴上帷帽,便有商隊的夥計幫著抱了被囊出來,安十郎指揮著放在一輛卸掉絲綢空出來的車上,那女子過來又行禮道謝,“多謝安家郎君援手大恩。”聲音竟也十分清甜。

安十郎頓時有些不自在,忙搖手道,“商隊行旅圖快,你莫抱怨辛苦便是。”

女子道,“郎君放心,奴並非不識好歹之人,絕不會給商隊添加煩擾。”說完微微欠了欠身,轉身上車,風姿竟是優雅入骨。

安十郎摸著腦袋搖了搖頭,轉頭看見好幾個同伴也看得入神,不由笑了起來,揚聲道,“快些出城,莫要再耽誤時辰!”

車隊頓時加快了速度,出了城門方與六叔告了別,一路快馬加鞭向西而去,好在涼州城外大路十分平整,到了天黑前,終於趕到了城外三十裏的驛館邸店。琉璃戴好帷帽下車時,前面的車上,那位女子也剛剛下車,琉璃放慢了腳步,看著她的背影出神良久,身邊卻突然響起了熟悉的聲音,“你還冷不冷?你先去房中,我待會兒送些熱湯餅給你……我有事要跟你說。”

琉璃一怔,轉頭正對上一雙熟悉的含笑雙眼,她下意識的便想點頭,隨即便警醒過來,只是還未搖頭,裴行儉已補充了一句,“是今日那位蘇參軍之事。”

想到午間那一幕,琉璃已到嘴邊的一個“不”字無論如何再說不出口。裴行儉已走到門前,伸手打起了氈簾,回頭看著她。琉璃目不斜視從他身邊走了進去,心裏暗暗發狠,待明白中午那事兒到底是怎麽一番緣故,再轟他出去也不遲!

安十郎照例已安排好了房間,琉璃梳洗了一遍,沒過多久,門上便響起了輕叩之聲。

眼見阿燕和小檀都退了出去,裴行儉一臉平靜的拿著食盒走到房中的高案前,琉璃忍不住道,“你有什麽事,先說。”

裴行儉擡頭笑了笑,“你先喝口熱湯暖暖身子。”

琉璃堅決的搖了搖頭,裴行儉看著琉璃,無奈的嘆了口氣,“那我便長話短說,這位蘇參軍是左屯衛中郎將蘇海政的幼子,與我只怕連點頭之交都算不上,我去之前,先到外面酒肆和門房打聽過,他在涼州任參軍正好已三年,因此近日才如此嚴苛,不但連扣了好幾個胡商,還弄了個絕色胡婢送給刺史!”

琉璃眨了眨眼睛,“什麽因此?”為什麽正好三年便會如此?她怎麽聽不大明白?

裴行儉一愣,笑了起來,“我忘記說了,按律我朝官員三年或四年便是一轉,以蘇南瑾的出身與職位,若能有些許政績,今年年前便可像裴子隆般調回長安為官。只是蘇南瑾性子狂傲嚴酷,雖然無人敢惹,卻也無人說好,他大概是有些急了,便借著如今朝廷嚴控銅鐵出關的由頭,為難出關胡商,圖的是撈一個抓住突厥探子的功勞,至於送絕色胡婢給刺史,也是為了在考評時得個優字!”

琉璃恍然大悟的點了點頭,又困惑的皺起了眉頭,“那他為何要給你這面子,放安家商隊過關?難不成他並不清楚你被貶黜之事?”

裴行儉搖了搖頭,“他正是知道了此事,才如此親熱!琉璃,你大約也聽說過,皇後的舅舅柳刺史被貶的路上,扶風縣令便上奏參他議論宮中之事,因此立刻又被加貶了千裏,而那扶風縣令卻得了嘉獎。這抓住貶黜官員的短處上奏,何嘗不是立功的捷徑?”

看了一眼窗外的夜色,他淡淡的一笑,“此刻,那位蘇南瑾參我的奏章,只怕已然出了涼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