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章 興旺之兆(第2/2頁)

秦若娟站起身,先敬連守信,再敬張氏,連守信和張氏都含笑接了茶。就有秦若娟陪嫁的小丫頭托了兩雙鞋襪送上來,秦若娟接過,捧了獻給連守信和張氏。

張氏拿起來,仔細地看了,又誇贊了一番,將一對白玉鐲子給了秦若娟。之後,張氏又拉著秦若娟的手囑咐了兩句,讓她不要拘謹。

“……定親的時候,我就跟你娘說了,你進了我家的門,我把你當閨女待。”

囑咐完了秦若娟,張氏又囑咐五郎。

“……好好待你媳婦,不準你欺負她。你成天事忙,我這你不用多來,有空了,就多陪陪你媳婦……”

張氏這個婆婆,不僅不給媳婦立規矩,而且絲毫婆婆的架子都沒有。就是囑咐兒子和兒媳婦的話,也是偏向兒媳婦多一些。

張氏囑咐完了,又招呼連蔓兒和小七。

“蔓兒,小七,來,見見你嫂子。”

連蔓兒和小七就都笑著起身,上前來跟秦若娟見禮。大家以前都見過,這番身份不同了。秦若娟臉色微紅,顯是有些不好意思,不過舉止依舊大方得體。

她不肯受連蔓兒的禮,還要給連蔓兒行大禮,被連蔓兒忙扶住了。

“嫂子,若是在人前還罷了,現在在家裏,這禮就免了。”連蔓兒笑著對秦若娟道。

“你妹子說的對,咱們是一家子骨肉。在人前,那些禮數都得做全了。這在咱家自己屋裏,你妹子說免了,那就免了吧。”張氏也告訴秦若娟道。

秦若娟聽了張氏的話,還是偷眼看了五郎一眼,見五郎微微點頭,她才肯起來,又和連蔓兒、小七兩個平輩敘禮。

秦若娟又將兩色針線,一套筆墨紙硯送給連蔓兒,送給小七的也是一套筆墨紙硯,一件長袍。

包括給連守信和張氏的鞋襪,以及給連蔓兒和小七的針線,都是秦若娟親手做的。這是一般新媳婦進門的規矩,一來顯示親近,二來也要在婆家人面前露露本事,彰顯賢德。

連蔓兒回贈了秦若娟一個親手做的荷包,小七回贈秦若娟的則是兩盒雲子。秦若娟愛下棋,而且下的不錯。小七的這份回禮,奠定了他和大嫂之間良好關系的基礎。

小七這小家夥往後的通達手腕,於此已經初露端倪。

自家人都見過了,張氏又讓大丫頭多福領著五郎和秦若娟到客院中去,見見別的長輩。首先是李氏那裏,必須要拜見,然後就是趙氏這個伯娘,還有連家的堂哥、堂嫂子、堂妹等。連枝兒作為已經嫁出門的大姑子,本來這一天是不需要見的。但是連枝兒正一家在此做客,又是極受重視的姑奶奶,五郎也帶著秦若娟過去見了。

來之前,這些事五郎已經暗暗地說給秦若娟知道了,秦若娟自然將禮物備的極周翔,李氏、連枝兒等人也各有禮物回贈。

“這件大事,總算是辦妥當了。”張氏在上房,手裏撫摸著秦若娟給她坐的鞋子,眉花眼笑地感慨道。

“心裏頭一塊大石頭算是落了地,這往後啊,咱心裏更穩當了。”連守信雖沒像張氏那麽喜形於色的,可對於兒子娶媳婦這件事的重視和歡喜程度,一點不比張氏稍遜。

兒子娶媳婦,在一家來說,是件意義非常的大事。這預示著家族將更加人丁興旺,血脈將得到延續,家業將有人繼承並發揚。

已經是臘月裏,眼看著就到了年根,李氏等一眾親眷並沒有在府城多留,參加完了五郎的成婚禮就都回去了。

五郎自與秦若娟成親,夫妻兩個竟十分談得來。秦若娟舉止大方,謹遵禮法,並不因為婆婆張氏慈軟而有絲毫的怠惰或者張揚,五郎因此與秦若娟更加恩愛。

連蔓兒將一切看在眼裏,也覺安心。

眼看就要到新年,連守信提出,要回鄉下老宅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