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三章 鬧起來了(第2/2頁)

第二天,直到傍晚擦黑的時候,四郎也沒上連蔓兒家來借車。反而是吳王氏從鎮上得了消息,趕來告訴張氏,說是四郎的親事不成了。

“……那邊托人給孫媒婆捎的信兒,我從家裏出來的時候,正好碰見孫媒婆往村裏來,估計,是往老宅那邊去給送信兒去了。”吳王氏告訴張氏道。

“不說是回去再商量商量嗎,咋這麽快就黃了?”張氏吃驚道。

“托人給孫媒婆捎的信兒,說是回去一家人商量了,說是你們老宅那排場、氣派,還有四郎的前程,人家覺得配不上。”吳王氏就道。

“啊?”連蔓兒聽了也很吃驚,這可真是讓人怎麽說才好,連守義和何氏兩口子,還有四郎這一番折騰、鋪排,結果竟然適得其反了!

“這個說法可新鮮。”張氏想了想,就道,“一般相看,要是相不中,那都是沒看上對方,這個卻說配不上對方,這可真是了……”

“這個,也就是表面上的說法。”吳王氏就向張氏使了個眼色,頗有深意地說道。

“她嬸子,你打聽著啥了?”張氏忙就問道。

“這不是昨天那邊相親,這來來去去,鬧的排場挺大的。再說,你們老宅但凡有點啥事,在咱這周圍也特別招人眼。”吳王氏就略微壓低了聲音道,“說是那家人沒相中四郎,說四郎太浮,人不實誠,吹牛吹上了天。”

“人家那姑娘是想嫁到好點的地方來,不過人家一家都是踏實人。也不是說一下子就想享福享上天啥的,人家姑娘能幹活,也不怕吃苦。……姑娘家長的不錯,就想找個有點家底,人老實厚道點,以後過日子舒心。”

“咱們說話,我也不藏著掖著,有啥我就說啥了。就老宅那邊,東一窩西一塊的,一般姑娘都得顧忌,怕以後日子不好過。這姑娘人家還真沒在意這個,就是沒看上四郎。”

“是覺得四郎人品不行唄。”張氏就道。

“對,聽說是人家看出漏來了,當時沒說啥,回去一商量,都覺得不行。”吳王氏又將聲音壓低了一些,“我還聽說,人家那邊是聽見了四郎的啥閑話了,啥在城裏吃喝嫖賭的……”

看出漏,是三十裏營子的莊戶人家的鄉村土語,意思相當於看出破綻。

“啊?”張氏更吃驚了,“這閑話,都傳到……那去了?”

張氏話裏的意思,已經認定,這是連蘭兒給四郎傳出來的閑話。

“人家打聽來著唄,這一來一回這一路上,興許就聽到了風聲。”吳王氏就道,“一般的厚道人是不會說哈,可不也有那說漏嘴的,難保還有故意說的……”

“哎呦,這個事鬧得……,那天孩子他爹還特意打發人去跟那邊說了,讓她別在傳這閑話了。我們估計著,她就能消停了,誰想到……”

“她那邊是不說了,可先前說出去的話,可沒法往回收。這一傳十、十傳百的……”吳王氏就道。

“是這個理。”張氏點頭,“老宅那邊都挺樂意這門親事,又鋪排的這麽大,這麽快就黃了,這心裏,還不知道咋想那……”

張氏的顧慮很有道理,而老宅此刻的情形,比張氏想象的還要糟糕。

小丫頭進來稟報,說是老宅的六郎來了,要找連守信。可巧連守信並不在家裏,他帶著幾個長工去地裏看冬小麥去了。五郎在前院,就招呼了六郎去說話。

“……說是四郎跟我爺吵吵起來了,我爺壓服不住,都要打起來了,鬧的挺大發,我爺氣的不行。是我奶讓六郎來找咱們,讓咱們趕緊去。”五郎打發了六郎走,就到後院來告訴張氏道。

“不就是人家不樂意嗎,心裏不好受,也不能自家人打起來啊,這是咋回事?”張氏不解道。

“六郎也說不清楚。”五郎就道。

“我知道,我知道……”這邊正說著話,就見連葉兒急匆匆地跑了來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