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九章 扭秧歌、唱大戲(第2/2頁)

嘈雜的人聲中,依稀能聽見金家老四的說話聲。應該是看到了看台上都是女眷,覺得喜寶那樣看過來很失禮。

“蔓兒,蔓兒,你快看……”旁邊的張采雲扯了扯連蔓兒的衣角,讓她看經過院墻來的秧歌隊,其中兩個武生打扮的正踩著高蹺,做了一個極難也極漂亮的翻筋鬥動作,贏得了一片喝彩聲。

連蔓兒的目光和心思也被吸引了過來。

今天請來的秧歌隊,並不是戲班子和雜耍班子那種專業的,而是業余的。秧歌和唱戲、雜耍不同,唱戲和雜耍一年到頭都有人請,而秧歌只有在年節的時候,特別是過年的時候才有。因此,遼東府內,專門扭秧歌為生的藝人極少。

今天請來的這一隊,是遼東府秧歌隊最常見的一種。這裏面的人,大多都是自己本身愛好秧歌,而且扭出了專業藝人的水平。平時他們都有自己的營生,該幹什麽就幹什麽,只有在年節了,才會湊在一起到各處表演。

這些人,就是熱愛扭秧歌,一扭起來就高興。自己扭當然沒意思,要越多的人看,越多的人欣賞、贊嘆,他們才越高興。而展示自己的同時,還能掙一些錢,貼補家用,那自然是極好的。

連蔓兒就知道,這秧歌隊裏,有好幾個,就是周圍村裏的莊戶人。

扭秧歌,講究穿戴鮮艷、色彩熱烈,而且扭的要喜慶、要熱鬧。而扭秧歌,裏面也裝扮有類似生旦凈末的角色。

比如連蔓兒家今天請的這一隊,在最前面領隊的是兩個人,一個書生打扮,扮演的是許仙,另一個小襖襦裙,帶著發髻,扮演的是白娘娘。一般秧歌隊裏面領隊的,都是扭的最好的。

跟在白娘娘和許仙後頭的是八個人一隊,穿戴各異,是取自民間傳說中的八仙。之後,還有穿著破僧衣,戴著破僧帽,手裏拿了把破蒲扇的濟公和尚。

再後面,是披著大紅袈裟,一臉端嚴的唐僧,這個唐僧沒有騎馬,他的身後跟著幾個徒弟。頭戴金箍,畫了一張猴子臉,手拿金箍棒,學著猴子走路,時不時還翻個跟頭,贏得一片喝彩聲的是孫悟空,扛著釘耙,忽閃著不知什麽做的大耳朵,帶著幾乎能亂真的大肚皮的,是豬八戒,後面還有擔著一擔行李的,是沙僧。

之後,還有秧歌裏面頗具功力的劃旱船,三十裏營子的莊戶人家也有稱呼其為旱車的。這個並不踩高蹺,而是一個人身上圍著軋制糊裱而成的船,一邊扭,一邊手裏還要拿著軋制糊裱而成的槳,做劃船狀。

說這個頗具功力,是因為那船即便是采用最輕的材料來軋制,其重量也輕不到哪裏去。而劃旱船的藝人要承載這個重量,一邊扭,一邊做劃船的動作,是非常不容易的。

劃旱船的前後左右,一般會跟著一兩個陪伴的,這個也無需踩高蹺,今天這個劃旱船的左右兩邊就跟了兩個,看模樣只有八九歲的樣子,是兩個臉蛋上塗了大紅胭脂的胖娃。年紀雖小,扭的卻很有模樣,活潑潑地圍著旱船轉,吸引了很多觀眾的注意力。

說到旱船,連蔓兒還想到了另一個與劃旱船極為相似的,豬八戒背媳婦,那其實也是一個人,背著個軋制的媳婦扭,今天這秧歌隊裏,豬八戒扛了釘耙,跟著師父和師兄弟們,就沒有背媳婦了。

旱船之後也有兩兩一對,也有單個的,也有幾個一隊的,扮的各式人物,不論是傳說中的演義中的、戲曲中的、還是話本中的燈,都是大家耳熟能詳,一看見就能猜得出扮的是什麽。

秧歌隊在樓牌前扭了一圈,就排成一隊,一邊扭一邊往村裏去了,就有好些個小孩子跟在後頭,也進了村。

這是連蔓兒要求的,讓秧歌隊在三十裏營子裏,走街串戶地表演一回。這樣,即使那些沒能來樓牌前看的鄉親們,在自家的門口也能看上秧歌。同時,這也是給想來還沒來得鄉親們送一個信,好戲就要開場了,再不出門,可就要晚了。這隊秧歌,還會在老宅的門口特意多做一些停留,那是連蔓兒家要求的,特意扭給因為身體的緣故,不能來赴宴和看戲的連老爺子和周氏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