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二章 不謀而合(第2/2頁)

“好。”無需多說,一家人都點頭贊同。

要讓更多的孩子能念得起書,那麽一應的花費就要盡可能他們來出,這讓才能讓孩子們花極少的錢就能來念書。

“地方咱們有,就是酸菜作坊的那個院子,再略修一修、改一改就行了。先生也是咱們請,咱們給出束脩。”連蔓兒就道,“只要年紀差不多,想來念書的,都讓他來,束脩全免。”

“不,也不能把束脩給全免了。”連蔓兒轉念一想,又搖頭道。人性復雜,輕易得到的東西,往往不被珍惜。“束脩還是要出,不過看各家各戶的具體情況。出多少,出什麽,這個都可以靈活掌握。實在貧困的,用工代束脩,那也行。”

“這個好。”五郎笑著點頭。

莊戶人家,即便是窮的叮當響,別的沒有,總還能幹活吧。而這樣的束脩,當然不是為了賺錢,只是要讓來讀書的人更懂得機會的來之不易,更加重視和珍惜這個機會。

當然,這也是防備懶人和無賴的有效手段。

“就算家裏沒男勞力,來個媳婦,做點針線,幫著洗洗涮涮,那也算他出了工。”張氏就道。這是考慮到有一些寡居、沒有什麽勞力的人家的情況。

“沒男勞力,也沒人做針線,小孩來幫著放放牛,挖些野菜,這個也算他出了工。”小七也跟著說道。

大家都說好,這樣執行下去,只要是真心想念書的孩子,就沒有進不了私塾的。小七和五郎一樣,都曾經想念書而不得,也就特別同情和他們有同樣遭遇的孩子,所以會想的特別的周到。

“這個是大好事,行善積德,得早早操辦起來。”連守信笑著道。

“對。”五郎點頭道,“咱們先拿出個章程來,然後馬上就辦。”

“我還有個想法。”連蔓兒就道,“念書的人多,可是真正能走科舉的人卻不多。咱們辦這個私塾,那些有潛力,能走科舉的,咱們當然負責資助。可這走科舉,也不是有錢就行的,還得本人有這個資質、天分。”

那些沒有資質、天分的人怎麽辦,就白白的念了私塾嗎?

私塾當然不會白念的,識文斷字,不僅是提高自身的休養,同時也能增強謀生的能力。就比如說二郎,如果他識文斷字,連蔓兒一家為他的安排就會是另外一番局面。

“咱們家現在有這些鋪子、莊子、牧場,以後還會有更多。這些地方都要用人,在咱們家私塾念書出來的,知根知底,更可靠,也更忠誠不是嗎?”連蔓兒接著笑道。

“沒錯,等咱們私塾開學的時候,咱就跟大家夥明說。能考科舉,家裏沒錢的,咱給出錢。就算考不上,只要學的好,人品好,以後就到咱家來做工,待遇優厚。”五郎就道。

“那肯定有更多的人願意來念書。”小七就道。

考秀才、考舉人,這不是每個人都會有的野望,因為太過稀少、遙遠。這個年代,稱科舉高中為鯉魚躍龍門,可這江河湖海中的鯉魚何其之多,又有幾條能化龍。但是一份待遇優厚的工作,卻是可望而可及的。對於許多的莊戶人家來說,後者更為實際。

一家人對五郎和連蔓兒提出來的這個建議,都十分贊同,你一言我一語地,細化著具體的方案。

“從京城回來的路上,我就想到這件事了。那天姐夫跟我說以後外甥念書的事,我的心意就更堅定了。”五郎道。

“我也早就想著這個事,咱姐成親那幾天,咱娘說讓小龍和小虎去念書的時候,我就想說。”連蔓兒也道。

當時沒說,是想著先和家裏商量,把事情理出來一個眉目再說不遲。

“咱家辦的私塾,那讓小龍和小虎就到咱家來念書唄。”小七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