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章 考量(第2/2頁)

羅小燕就向張氏敘說起何氏去他家索要東西的事情來。

“……家裏也沒啥好飯菜,就是四嬸那天從席上給折下來的菜。俺家都不大舍得吃,就每天給二郎熱點,小鷹和小雀也跟著吃一點。……都熱了給她吃,她還不夠,俺把碗架子開了給她看,裏面啥也沒了,她才不說啥了。……實在沒東西給她拿,就還有四嬸送的大紅焦布,還有幾尺,想留著明年做衣裳的,扯了一半給她。”

“罵俺死硬,靠著婆家,就顧著娘家。還說俺是看不上她,就知道巴結有錢的四叔、四嬸啥的。”

張氏只有嘆氣搖頭,何氏這樣的作為並不讓人意外。而羅小燕敘說的還有所保留,其實張氏聽來的,何氏那天鬧的可比羅小燕說的過分多了。

“你不用太把她的話放在心上,你們該做的做了,大家夥都有眼睛,都看著的。”張氏勸慰羅小燕道。

“嗯,俺知道。”羅小燕點頭道。

因為要急著回家商量羅小鷹工作的事,羅小燕又坐了一會,就告辭走了。

連蔓兒一家在吃晚飯的時候,就又說起二郎和羅小燕的事情來。

“……二郎給她一家扛長活,她嘴上不說,心裏還是發虛,沒看對二郎他娘那麽讓著嗎。”張氏說道。

“心裏發虛就對了。”連守信就道,“我看她不只心裏發虛,還得懼著咱們,這也有關系。”

連守信這一股與連守義那一股人的關系不算好,但畢竟是兄弟。而且,大家都知道,連守信和張氏自己孝順,也相當的看重孝道。

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或者說是上行下效。一個地方,有勢力的士紳是怎樣的人品和行事,對當地的民風是會有影響的。潛移默化,移風易俗。

“這多虧住的遠點,要是在一個村,不知道會咋樣。”連蔓兒就道。

“那二郎他娘就能長在羅家。”張氏道。

張氏這麽說,一家人就都想到了何氏那個愛串門,而且屁股特別沉的脾性,連蔓兒的腦海裏更閃現出何氏屁股上長出一條樹根來,直紮根到人家炕裏去,拔也拔不出來的情景,忍不住就笑了起來。

屁股沉,是三十裏營子的莊戶人家的鄉村土語,大概意思是去別人家串門,喜歡久坐,不願意離開。

“不知道他們會選哪份工?”五郎就道。

“這還真說不準。”連蔓兒想了想,也無法做出判斷,“明天就知道了。”

果然,第二天一大早,二郎和羅小燕帶著羅小鷹就又來了。

“俺們回去,跟俺爹娘俺們商量了一宿,俺爹娘說,小鷹幹啥都行,就讓四叔、四嬸給俺們做這個主。”羅小燕如是說道。

“……還是得你們自己個拿主意,小鷹這個孩子,我接觸的不多。你們自己家人,知道他的脾性,看他適合幹啥就幹啥。”連守信就道。

羅小燕這個時候能說出這樣的話來,也算是不簡單了,羅小燕算得上是一個聰明人。

“那、那四叔要是這麽說,俺們就沒身沉一回。……就讓小鷹也去大車店吧。”羅小燕就道。顯然,羅家商量的結果是這一個。

“行。”連守信痛快地點了頭,就打發了羅小燕去見張氏。

“二郎,你跟四叔說說。你小舅子選去大車店,你、你媳婦,還有你老丈人他們,是咋考量的?”之後,連守信又將羅小鷹給支開,單獨向二郎問道。

“……城裏差事不好幹,那人都精。大車店人來人往,啥人都有。咱莊戶人家,心眼都實。我這個人,四叔你也知道,我就有把子力氣,我心眼沒那麽靈。小鷹年紀小,沒在外頭幹過活,他也實心眼,可比我靈透。我們倆在一塊,能相互照應,家裏頭也放心。”二郎就向連守信道。

“哦。”連守信哦了一聲,若有所思地看了一眼二郎。

“其實,紙紮鋪子的活計不錯。”連守信沉默了一會,才又道,“風吹不著,日曬不著,也不用下大力氣,學成了就是一門手藝。大富貴不敢說,過日子多少是個保障……”

紙紮鋪子那個活計,是連蔓兒一家特意為羅小鷹挑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