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二章 葫蘆(第2/2頁)

與連蔓兒她們當初設計的異形葫蘆不同,兩只亞腰葫蘆的外形並不奇特,表面上的紋路才是它的精彩之處。仔細地看,可以看到“生長”出來的篆體喜字,還有栩栩如生的兩只喜鵲站在梅枝上的圖案。不論是喜字,還是圖案,都求的是神似,毫無匠氣的痕跡,真的像天生天長出來的一般。

兩只葫蘆頂上,還留了一大節的藤蔓,也不知道是經過了怎樣的處理,竟盤繞成一個雙蝶結,精巧別致。

連蔓兒看的贊不絕口。

只看這兩只葫蘆,就可以想象得出,沈六送給皇帝做壽禮的葫蘆是多麽的漂亮精巧了。而沈六這種求神似的手法,更是絕妙脫俗。

“六爺,這兩只都是給我的?”連蔓兒拿著葫蘆,愛不釋手地問。

“當然。”沈六見連蔓兒喜歡這葫蘆,心裏自然也高興。

“受之不恭,卻之有愧,那我就愧領了。”連蔓兒又站起來,沖沈六福了一福,然後才笑呵呵地坐下,將葫蘆收了起來,然後還將木匣往自己和小七的身邊又挪了挪,生怕沈六會後悔把東西要回去似的。

“這東西,你拿回去,不要就放在匣子裏。”沈六看著連蔓兒的動作,眼神中染上了一絲笑意,“應該擺起來。這葫蘆有什麽吉祥說法,你們都知道吧?”

說到最後一句,沈六拿出詢問功課的口氣,還特意看了小七一眼。

“辟邪。”連蔓兒搶著答道。葫蘆是自古以來的吉祥物,可掛在門口辟邪、招寶。

“福祿。”小七道。這是取葫蘆的諧音福祿,護祿的吉祥意思。

“六爺放心,這樣的好東西,回去我們肯定不會藏著。”連蔓兒忙道,同時在桌子底下輕輕地捏了小七一把,示意他不要往下說。

若是在往下說,葫蘆因為子多,又寓意著子孫繁茂,人丁興旺。而這亞腰葫蘆,更有寓意夫妻和諧美滿的意思。

連蔓兒記得,她似乎曾經和沈六說過,相比起這種亞腰葫蘆,她還是更喜歡遼東府土產的那種憨態可掬的大肚葫蘆。

沈六或許是忘了吧,連蔓兒想,或許沈六認為這種亞腰葫蘆在遼東府是少見的,所以特意選了這樣的兩只葫蘆送給她。

“好。”沈六目光何等銳利,自然看見了連蔓兒的小動作。

連蔓兒應該是懂得了他的意思吧,他可以想象得到,連蔓兒回去之後,十有八九會將這兩只葫蘆束之高閣。對此,他有些小小的不快。但,那也沒有關系。這葫蘆連蔓兒不會給外人看,可她總不能也不給她家裏的人看。

“六爺這次進京很辛苦,年前應該不會再出門了吧。”連蔓兒跟沈六閑話家常。

“歇幾天,還得去軍中看看。”沈六就道。

沈家子弟,多有在軍中供職的,沈六一年中有很大一部分時間,也會在軍中度過。而接近年尾,他更要去軍中巡視一番。連蔓兒曾經聽沈謹說過,有時候,沈六甚至會留在軍中過年。

“你們打算什麽時候回村裏去?”沈六問連蔓兒。

“就這兩天,看六爺還有什麽吩咐,還有我哥有什麽安排沒有。我姐成親的日子就要到了,得回家去準備準備。”連蔓兒就道。

“這個我知道,五郎跟我說過。”沈六就道,“日子來得及,不必急著走。府城中的人家,你們也該認識認識。”

連蔓兒明白,這是沈六在提點她,忙點頭應了。

外面腳步聲響,五郎和張氏、連枝兒從外面回來了。連蔓兒趁機拉著小七站起身,向沈六告辭。

“時辰不早了,六爺車馬勞乏,也該早點歇息。”

“嗯。”沈六點了點頭,深深地看了連蔓兒一眼。

一家人離開沈府,回到松樹胡同的家裏。連守信和張氏自然注意到了連蔓兒讓人抱回來的木匣。

“這是什麽?”張氏就問。

“是六爺送的擺設。”連蔓兒一邊答話,一邊吩咐小喜將匣子放進櫃子裏去。“就是太嬌貴,易碎,就放在櫃子裏存著吧。……娘,你和我姐看鳳凰樓了,覺得咋樣?”

輕描淡寫地說完,連蔓兒立刻轉移了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