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八章 喜氣盈門(第2/2頁)

一介普通的百姓,在推廣玉米和紅薯中都有大功,並在蒙受皇恩賜給了表彰的牌樓之後,再次為大明朝遼東府的農耕發展做出了貢獻。而這一戶普通的百姓,正是秉持著大明朝最為推崇的耕讀傳家的宗旨,長子讀書雖晚,卻已經考上了秀才,小兒子也正在發奮讀書,眼見著又是一個國之棟梁。

屢次有功,沈六的推薦,有魯先生為授業恩師,已經有了秀才的功名,這些無疑都加重了皇帝對五郎的好感,因此格外開恩,招了五郎覲見。

五郎就告訴一家人,覲見皇帝的規矩是多麽的繁瑣,還有禮部派了官員,特意教他如何演禮,之後還要沐浴更衣,覲見的時候,幾乎是幾步一傳報等等,一家人都聽的入了神,就是連蔓兒也被吸引住了。

五郎形容皇帝的長相是白面微須,頗有威儀。

大概說完了五郎覲見的事情,連蔓兒就問起魯先生。

“可是進了翰林院,授了幾品的官職?”

“入京第二天,魯先生就被宣召進宮。授了翰林院大學士,正五品的官職。”五郎就道,“皇帝極看中魯先生,據說是有意讓魯先生先在翰林院歷練歷練,過兩年,怕是要入閣的。”

“那太好了,我還說說,五品的官職,委屈了魯先生。”連蔓兒就道。

翰林院的大學士,如何比得內閣的大學士那。這個年代,所謂的入閣拜相,入了內閣,就相當於是做了丞相了。

張氏和連守信對朝廷的官職並不是很懂,聽五郎和連蔓兒細細分說了一遍才清楚,一家人都為魯先生歡喜不已。

“魯先生留在京城了,那,五郎是不是要兩邊跑了?”張氏作為母親,第一個想到的是這個問題。

“這個不急。”五郎知道張氏不舍,一家人這才剛團聚,他並不想現在就討論這件事。

“娘,咱家車馬都有,我哥出門也有人照看。就算不去京城,我哥每個月還得來府城那。”連蔓兒就道,“你看,咱現在在府城都有宅子了,咱一家人啥時候來住都行。……以後,咱還得在京城買宅子,我哥去京城,也不讓他一個人去,娘,你就跟著我哥一起去。”

“對。”五郎就笑道。

一家人也都笑起來,都說連蔓兒說的好。

“姐,咱以後真在京城買宅子?”小七輕輕碰了碰連蔓兒的胳膊,眨著大眼睛問道。

“那當然。”連蔓兒很篤定地點頭。

“不止買宅子,咱還要買地。”五郎就接著道。

如果將連鎖的烤鴨店開到京城,那自然是要在當地飼養填鴨,置辦田莊就成了必須。

“哥,烤鴨店的事,這次有點眉目了沒?”連蔓兒就忙問五郎道。五郎這次去的時間看似很長,但是真要做事,卻又顯得太緊迫。因此,連蔓兒對這件事並沒有報太高的期待。

“嗯。”五郎卻利落地點了頭,並從行李裏取出個木匣打開,拿了一卷地契和身契出來給連蔓兒看。

“……是京郊的一個小莊子,有莊院大概百來間,莊田三百畝,另有莊戶男女老幼共二十余人。”五郎細細地告訴連蔓兒,“京城附近的田地比咱們這的貴,這個田莊,我花了將近兩千兩銀子。”

“……留了一個管事在莊子上先管著,等把咱姐的婚事辦好了,有空咱就可以商量派人過去,先把填鴨養起來。到時候盤店鋪,開店的事,有魯先生幫著照應,也不怕有什麽不順手。……皇貴妃還托小九捎話給你了,蔓兒,說是等著咱們的烤鴨店開張。”

皇貴妃,說的自然是沈謹。五郎這麽說,連蔓兒就想起在府城的時候,她是承諾過,要讓沈謹即便是在京城,也能吃到最正宗的烤鴨。

“那咱們得加緊,不能讓她等久了。”連蔓兒就笑道。

連蔓兒將地契和身契看完了,就放回了木匣中。

“咦,”連蔓兒看見木匣底部厚厚的兩沓銀票,正是當初給五郎帶進京去的大成票號的銀票。“哥,這買田莊的銀錢你肯定給人家了吧,怎麽還剩下這麽多的錢?”

“我還有一個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五郎笑眯眯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