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七章 困難(第2/2頁)

“這是個法子,那就照這個辦。”連守信想了想,就點頭道。

將這件事情定下來,一家人就又在莊院四周看了看。這莊院並不在羅家村內,而是修建在村外,前面臨著河,背面依著山,是處極佳的所在。連蔓兒今天來這裏,還有另外一個打算,就是要在這裏建一座鴨舍,以後能填鴨的喂養流程成熟了之後,不用她在天天照看著了,就將填鴨的喂養場搬到這裏來。

這裏離縣城較近,以後運輸起來也方便。而且地方大,圈起來,保密方面也能做的很好。

連蔓兒看中了莊院西側的空地,和連守信、五郎商量了,便定下來,就在這裏修建鴨舍。

等正事都辦完了,羅王氏早已經帶人張羅了一桌豐盛的飯菜出來。一家人吃了飯,就準備回三十裏營子。

連蔓兒向小慶囑咐了幾句,回去的時候,她們的馬車特意繞到,在經過羅家村旁邊一段高崗的時候,馬車慢了下來。連蔓兒掀開車簾,按著小慶指給的方向看過去。

就是羅家村最東頭,有一座並不大的院落。這院落並不像一般莊戶人家的院落那樣方正,而是依著地勢,除了與旁邊鄰居共用的墻壁是直的之外,其它幾面都呈不規則的圓弧形。那院子四周的院墻只有有少部分是石塊堆砌的,只有半人高,大部分則是用樹枝和秸稈夾的籬笆。

只看這個院子,就知道,這家的日子絕對不好過。

這就是羅小燕的家,很容易辨認。

因為那院墻四面通風,所以從這裏,可以很清楚地看見院子裏面的情形。院子裏收拾的倒也算齊整,前後都有菜園子。另有正房三間,是鄉間最為簡陋的土房,屋頂是茅草的,連個瓦片也沒有。從這裏看過去,還可以看見房屋的窗戶,黑洞洞的。正房旁邊,是一間的耳房,比正房還矮了越一尺左右。

據說,羅家老兩口子帶著一雙兒女住在正房,二郎和羅小燕帶著兩個孩子,則住在那間耳房裏。

“二郎這是圖希啥!”連守信坐在大青騾上,看見羅家是這樣的一幅光景,不覺扼腕道。就是那個小耳房,以二郎的身高,略一擡手就能碰到屋頂。

就算不說羅家負擔重,就是這個居住條件,與連家老宅就相差了不止十萬八千裏。如果二郎正正經經續弦,在老宅生活,那麽現在,他應該是住在西廂房裏。

“就這個條件,想娶媳婦怕是難啊。”張氏也感嘆道。

“……說是她們家以前也有正經的房子,就在村裏。是她們花錢看病,沒法子,就把原來的房子給賣了,另外在這隨便壓了幾間屋子。”連蔓兒將小慶打聽來的消息低聲地說給張氏聽。

一般正正經經、周周正正地修建房子,才叫做蓋房子。而修建像羅家的這種茅草屋,則只能稱之為壓。

以前只是聽說羅家的情況,連守信和張氏就都覺得二郎以後的負擔重了,現在親眼看到羅家的房舍,這夫妻兩個才發覺,二郎的負擔比他們想象的還要重。

二郎圖希個啥那?

連蔓兒也不知道,不過這件事倒是又一次證實了,二郎聽媳婦的話,為了媳婦肯於付出、啥樣的苦都能吃這項品質。

回到家裏,連守信就有些悶悶不樂。

“孩子們大了,都有自己個的主意。就是咱自己的兒子,到時候也不能保證就啥都如咱的意,更別說還是侄子。”張氏對於這件事,看的卻比連守信通透。她勸連守信道,“就老宅那樣,雖說條件還行,可二郎要真找媳婦進門,也不容易。現在這樣,以後過起來就好了。”

“我不是在想這個事。”連守信就道,“今天在莊子裏,有人跟你說沒?”

“說啥?”張氏不解。

“說老羅家跟二郎做親,是看上了咱家。”連守信就道。

“這倒沒人跟我說。”張氏就道。

“娘,那不是有我和我姐在跟前嗎。”連蔓兒就道,“雖然沒人說,可我看那莊子裏,這麽想的人不在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