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八章 和睦(第2/2頁)

“那包袱裏是給你們娘兒幾個買的東西。”一腳邁出門檻,連守信又回頭囑咐了一句。

連守信帶著小七去洗澡,張氏就樂滋滋地帶著連枝兒和連蔓兒拆看連守信帶回來的東西。

連守信去的地方,還沒有青陽鎮上繁華,不過也有當地的土產。連守信帶回來幾塊相當不錯的玉料,其他就是牛角梳子,肉幹和一些奶食和幹果等。另外還有一包裹的十分仔細的小木匣,打開來看,裏面是一對銀鐲子,看工藝和雕刻,頗具異族風情。

連蔓兒看了看張氏的手腕,就笑了。這鐲子,顯然是連守信專門給張氏買的。連枝兒和連蔓兒就說笑著,將這對鐲子給張氏戴上了。

除了這些東西,連守信還帶回來好些上好的皮毛和羊毛氈,其中兩塊皮子和兩塊毛氈是單獨包出來的。連蔓兒翻了翻,就將所有的皮子和毛氈都裹在了一處。

等連守信帶著小七洗完澡回來,娘兒幾個這邊也將他帶回來的東西都歸置好了。

還沒到飯食,連蔓兒就讓丫頭們送了些茶水和點心上來,一家人圍坐一起,消消停停地說話。

家裏的幾個問了連守信在外面的情況,連守信也問過了家裏並沒什麽大事,雙方這才都放心。

連守信就又問起連蘭兒的事。

連蘭兒的事,連蔓兒是讓往西邊去的人給連守信捎了個信兒,不過是告訴連守信發生了什麽事,並說了會打發人給五郎送信兒,讓五郎想想辦法,卻並沒有叫連守信回來。

連守信也明白,事關衙門,他並幫不上忙,知道五郎會處理,他也就放心了。

“我哥給知縣大人寫信,還托了人情,把人給救出來了。”連蔓兒告訴連守信道。

“這又欠下人情了。”連守信就道。

連守信這個人有個脾氣,就是不願意求人。他不願意麻煩人,同時還覺得人情債大過天。連蔓兒這樣一句話就說完了的事,連守信卻知道,五郎那邊怕不會是這樣的容易。

“可不是。”張氏就道,“這也就咱自己說,跟人家說,人家還不信那。她們才不管五郎辛苦不辛苦,作難不作難的,不挑刺就不錯了。”

“她們誰還有啥閑話?”連守信就皺了皺眉道。

“我奶上咱家來來著,”連蔓兒就道,“還給我娘下跪了,讓我娘饒了她。”

“啊?”連守信就吃了一驚,繼而眉頭皺的更深了。“她、她咋,她是還有啥不合心的,到底是想咋樣才夠啊!”

“爹,你和我哥不在家,她們就逼著我娘和我姐她們這樣那樣的。我娘又氣又嚇的,都病了。”小七就道。

連蔓兒和小七這一前一後的說話,連守信就認為張氏是被周氏連氣帶嚇的,所以病了。

“孩子他娘,你咋樣,請郎中看了沒?”連守信就忙問。

“我早好了,沒事了。請啥郎中,有病沒病的就請郎中,門檻子都快讓郎中給踏破了,也不怕人笑話。”張氏就道。

“我奶又鬧了一回病,這回說是傻病,又給請了一回郎中,還是在濟生堂抓的藥。”連枝兒就道。

“藥方子還在那擱著那。”張氏指了指櫃子,說道。

“你們受苦了。”連守信就嘆了口氣,對妻兒又是愧疚又是心疼。“要是我在家,好歹有我在前頭擋著。”

連守信這個所謂的擋著,是指如果他在家,周氏肯定直接找上他,要打要罵,也是打罵他。

“爹,你以後別出門了。”小七就道,“就我娘和我們幾個在家,我們害怕。”

“咋地,有人找事?”連守信忙問。

“是老太太,那天要打發二當家的帶著二當家太太和四郎、六郎兩個小子打上門來,要捉拿我。”張氏就道,“小七念書去了,就我帶著蔓兒和枝兒在。這二當家的真要上門來,我們娘兒幾個都是一個死。”

“這、這是真的?!”連守信頓時瞪大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