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一章 發火(第2/2頁)

打腰,是他們這邊的鄉下土話,大概的意思就是腰杆硬、腰杆直,占上風。

……

夜色降臨,連蔓兒一家都收拾了要睡覺。

張采雲自然是要跟著連枝兒和連蔓兒在西屋睡的,張氏卻是打算把李氏的鋪蓋安排在東屋的炕頭上,挨著她睡,娘兩個好嘮嘮嗑啥的。

“姥,你睡我們那屋唄。”連蔓兒就道,“姥,我可稀罕聽你講古了。”

“那行。”李氏就笑著答應了。

連蔓兒、連枝兒和張采雲就簇擁著李氏從東屋出來,走到門口,連蔓兒扭過頭去,偷偷地瞥了一眼連守信和張氏,心中不由得暗笑。

……

連蔓兒家的新宅子,內院有上房五間,中間一間,依舊做了廚房。從外面一進來,左右兩邊,就是兩個灶台。不過,這灶台與連家老宅的不同。

連家老宅廚房的灶台,都是燒柴禾的大灶,連蔓兒家這兩個灶台,是搭的燒煤炭的新式的灶台。這是在設計房屋的時候,就定下來的。

這個年代,煤炭已經應用的很普遍了。城鎮的居民燒火取暖,大多用的是煤炭。那鐵匠爐、還有焗大缸的匠人的小火爐裏,燒的都是煤炭。往近裏說,連蔓兒親眼看見的,吳家興家做飯、燒火,都是用的煤炭。

連蔓兒家定了規矩,以後就前面跨院的大廚房,那裏燒火依舊用秸稈柴火,這二進院子裏,燒火、取暖要用木柴、煤炭或者木炭,當然主要用的還是煤炭。

煤炭耐燒,也不像秸稈柴禾那樣,弄的土土活活的,這樣可以保持室內的潔凈衛生。

內院這兩個灶台,可做小廚房,平時燒燒水、弄些精細的吃食,都極方便。

今天待客,用這兩個爐灶燒水,因此,東西屋的兩個炕頭都是熱的。

連蔓兒讓李氏和她們一起住裏間臥房,李氏沒同意。

“你們小姐妹去住裏屋,我就在外屋。我稀罕這熱炕。”

連蔓兒就給李氏安放被褥。西屋外間的炕上,也像一般的莊戶人家一樣,鋪的是葦席。不過,在葦席的上面,又鋪了一整幅的毛氈。

這氈子是北邊邊境上的牧民,用羊毛擀制而成的,很厚實。毛氈是羊毛本色,沒有經過染色,鋪在炕上,冬暖夏涼。畢竟沒到冬天,今天的炕又燒的熱。連蔓兒給李氏鋪的被窩,沒有緊挨著炕頭。

這一天,人來人往的,大家都累了,李氏就早早地躺下了。連蔓兒、連枝兒和張采雲也回了裏屋。

姐妹們的臥房,也是一間屋子,十分寬敞。裏屋的炕上,也鋪著和外間一樣的毛氈。地上是青磚地面,上面又鋪了一層地板。

這臥房裏的擺設也很簡單。靠著北墻,是一溜的四只躺櫃。靠東面的兩只,是公用的。今天收的好些個尺頭,精細物件,就都放在這兩只躺櫃裏。靠西邊的兩只,一只是連蔓兒的,一只是連枝兒的。

靠西墻,是一個大大的木制梳妝台,妝台前是兩只繡墩。再旁邊,有衣架,還有一溜兩張椅子,椅子中間擺放著一張茶幾,茶幾上擺放著茶壺茶碗。

姐妹三個進了裏屋,就都上了炕。連蔓兒去拉窗簾,連枝兒從炕梢的木櫃裏面拿出被褥枕頭來,和張采雲一起鋪設在炕上。

躺進被窩裏,她們三個又嘻嘻哈哈地說笑了一陣,才漸漸地睡了。

才睡下沒一會,就聽見外面哐當哐當連著幾聲門響。

連蔓兒立刻醒了,她擁著被子坐起來,將窗簾略微拉開一個角,睜大眼睛朝外面看。

連守信光著一只腳,另一只腳上及拉著鞋子,身上披了一件大褂,面沖著外屋門,苦著一張臉站在月亮地裏。

“……咋說著說著,你就來氣了,我也沒說啥啊我。這大半夜的,你還把我攆出來了……,這,我今天、我不是沒答應嗎……”連守信可憐巴巴地、壓低了聲音沖著門裏解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