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 收玉米(第2/2頁)

很快,連守信就找了兩條粗麻繩來,和張慶年、張留年三個人一起,用麻繩將一根根玉米秸稈編起來。就像用高粱秸稈編制防雨的簾子一樣,只是最後,要將兩頭牢固地連接在一起,形成一個筒形,立起來,就是一個玉米柵子。

然後將玉米棒子倒進柵子裏,注意堆放均勻,免得柵子歪倒。這樣晾曬的玉米棒子,和空氣接觸的面積更大,可以在更短的時間內晾幹。

品相好的玉米和品相差一些的玉米,也被分開來晾曬。

連蔓兒心裏有她的打算,她家這些玉米,肯定是要賣的。品相好的,可以作玉米種,品相差一些的,她就沒打算賣,而是打算留著自家吃。

立到第三個玉米柵子的時候,錦陽縣和遼東府的人也到了。其中連蔓兒認識的有上次來的那位李大人,還有錦陽縣的知縣。

這些人觀摩了收玉米的過程,還有小吏拿著紙筆飛快地記錄著什麽。

大約二十畝地的玉米,只一個上午,就都收割完了,張千戶還帶著人將連蔓兒家的高粱和糜子,都幫著收割了大半。

看著打谷場上排列的整整齊齊的玉米柵子、高粱垛、糜子垛、玉米秸稈、高粱秸稈和糜子秸稈跺,連蔓兒不由得感嘆,真是人多力量大。

張氏和連枝兒早一步從地裏回來,吳玉貴給家裏捎了信,王氏帶著吳家玉也來幫忙做飯。

都是壯勞力,幹的又是體力活,晌午飯,連蔓兒家準備的非常豐盛、實惠。他們一共準備了四桌的飯菜,每一桌上都準備了大盆的小雞燉蘑菇、粉條、豆腐燉鯉魚、燒鵝、醬肘子。另外還準備了五個炒菜和四個涼菜。主食安排的是白米飯和白面的饅頭。

晌午收工,請張千戶來吃飯的時候,出現了一點問題。

“軍令如山,六爺吩咐,幹完活趕緊就回,不得叨擾地方。”張千戶拒絕來吃飯,說是立刻就要回去復命。

張千戶說軍令如山,讓連守信為了難。不留張千戶這些人吃一頓飯,他心裏過意不去。可是要讓張千戶違反軍令,這也是他不願意的。

在連家人面前,張千戶一直稱呼沈六為六爺。現在說軍令如山,張千戶依舊稱呼的是六爺。連蔓兒眨了眨眼,這是不是說,於公於私,張千戶都是沈六的心腹。而且,這個不能叨擾地方,其實也還有商量的余地?

“千戶大人,不是有句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嗎?還說皇帝家都不差餓兵。到吃飯的時候了,六爺也不會不讓你們吃飯的,是吧?”連蔓兒就笑著道。

張千戶聽連蔓兒這麽說,忍不住就笑了,他身後那些士兵也跟著笑了起來。

“這小姑娘說話來一套一套的。”

“也沒特殊預備,就是家常的飯菜。我們莊戶人家,給人幫工,就是這個講究,得吃飯,要不,就是瞧不起主人家。”連蔓兒又繼續說道,“千戶大人,剛才你可還說,六爺的吩咐,到這,啥都聽我們安排。”

“那就聽連姑娘的吩咐。”張千戶沖著連蔓兒抱拳,笑道。

酒席就安排在鋪子裏面,地方寬敞,一應都是齊備的。連守信還搬了酒過來,被張千戶給攔住了。

“飯可以吃,酒卻萬萬不行。”張千戶這次的態度很堅決。

連守信知道,他們確實有軍紀,而且一群人喝的醉醺醺地騎馬回去,也不像話,也就作罷了。

吃過了飯,張千戶也沒立刻就走,又跟著連守信他們下地,幫著將花生、大豆等都收了,又和連蔓兒約定了打玉米的時間,才告辭走了。

五天之後,玉米應該晾幹到可以打的程度了,那時候算產量,也正合適。

張千戶走了,連蔓兒這一大家子的人又在地裏幹了一會,到天將傍晚,也收了工。

一共就五十一畝地,若是連蔓兒家自己收,怕是要收上六七天才行,即便有連守禮一家,吳家和張青山一家來幫忙,那也得收上兩三天,因為張千戶帶來的這十幾個壯勞力,只這一天的工夫,就都收完了。

預想中為了收秋的腰酸腿疼、手腳起泡都沒有出現,連蔓兒衣炔飄飄地站在打谷場上,心裏打定了主意。

要多多的賺錢,要雇工,要做脫產小地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