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 喜訊(第2/2頁)

“誰知道那,”連蔓兒就道,“反正她倆肯定得有點不可告人的事。”

“怪不得看你大伯娘這兩天臉色不大好看。別看她笑的歡,她心裏肯定發虛。”張氏就道。

“娘,你咋看出來了?你沒聽我大伯娘說的,花兒姐在宋家好著那。”連蔓兒就笑道。

“她就吹牛。心不虛,她還用得著吹牛?我第一胎生的枝兒,你奶一天到晚給我話聽,你爹上面還有三個哥哥,那時候家裏都好幾個男孫了,還這樣那。還有你二伯娘,也沒少跟我顯擺,直到我又生了五郎,這才好點。宋家家大業大,就宋海龍一個兒子,跟咱家又不一樣了。”張氏道。

“我大伯娘是吹牛,還吹漏了。”連蔓兒想了想,就道,“我記得好像宋老夫人有一個孫女,花兒姐生的這個,可不是宋家第一個孫女,我大伯娘非說是,就是擡高花兒姐和她閨女的身份唄。”

“……不知道花兒今後的日子咋樣?或許人家宋老夫人開通,小夫妻倆都年輕,慢慢生唄,還怕生不出兒子。……你大伯娘這月子都沒伺候完,就回來了,這要是花兒生的是小子,肯定不會這樣。……第一胎,生男生女的,這誰也保證不了。要不是你大伯、大伯娘心裏想要靠著人宋家,也不用這麽慌。”張氏低下頭一邊做著針線,一邊說道,“這兒女結親啊,還是得門當戶對,就像咱家跟吳家,這多省心。以後就算枝兒第一胎生個閨女,他吳家也不能咋地。”

“娘,你老真高瞻遠矚。”連蔓兒就笑道。

“高啥遠啥?”張氏顯然沒聽懂。

“啥也不啥,我就是說,我姐這門親事定的好。”連蔓兒忍不住笑,又不想跟張氏解釋,就道。

“那是。”張氏滿意地點頭道。

……

天氣幹燥,連蔓兒看著墻角堆著的小地瓜仔,就想到一個主意。

“娘,咱一次多烀點地瓜,曬成幹,可以留著當零嘴吃。”連蔓兒就跟張氏商量。

“那樣能好吃?”張氏就道。

“肯定好吃。”連蔓兒道。

“你跟你姐、你哥,還有小七商量去吧,愛咋整咋整。”張氏就道。地瓜是個新鮮物,幾個孩子都愛吃,她這個做娘的,就讓她們隨便吃。

“行。”

連蔓兒應了一聲,就過來找連枝兒、五郎和小七。大家當然都沒有異議。幾個籃子撿了兩籃子的小地瓜仔,提到井邊清洗幹凈,又回到廚房,一只大鐵鍋裏倒進一籃子小地瓜仔,烀熟了,就拿了蓋簾,將小地瓜仔平鋪了一層自上面,就拿到院子裏,在太陽下暴曬。

經過太陽的暴曬,小地瓜仔裏面的水分被曬幹。這樣曬出來的地瓜幹,便於儲存、也便於攜帶,而且吃起來的口感變勁道了,也比剛烀熟的地瓜更甜。因為水分可以被蒸發掉,糖分卻不會減少。

連蔓兒平常閑了時,就愛吃塊地瓜幹磨牙。五郎和小七去上學,也常在書包裏帶上兩塊。就是張氏和連守信,也常拿地瓜幹來墊吧。

眼瞅著最忙的秋收季節就要到了,王幼恒突然被王太醫叫回縣城。兩天之後回來,王幼恒來了三十裏營子一趟。說是他在太醫院做太醫的大哥,連升了兩級。還有他一個做知縣的叔叔,被升做了知府。

“……應該是這地瓜的功勞。”王幼恒就道。沈家和遼東府的官員,將地瓜的事情上報朝廷。朝廷在與福州府核實之後,決定推廣種植地瓜。在上報朝廷的奏折中,提到了王家的功勞,因此朝廷對王家論功行賞。

“幼恒哥,功勞最大的應該是你,咋這賞,沒落在你身上?”連蔓兒就道,王家有人因此發跡,但卻不是王幼恒,連蔓兒不由得撅起了嘴。

第二天,宋家打發人來報喜,說是連守仁的任命下來了。接著就有人送來文書,著連守仁即日就任河間府太倉縣縣丞一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