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 呼地瓜(第2/2頁)

將洗好的地瓜又提進屋子裏,張氏已經刷好了鍋,將地瓜一個個地放進鍋裏,一層層地擺好,大個的在下面,小個放在上面,然後倒進清水,淹沒地瓜。至於那些特別小的個頭的地瓜,是不能放進水裏一起煮的,因為那樣,會將地瓜煮的太爛,就不好吃了。這些特別小的地瓜,要另外放在簾子上,隔水蒸。這樣,煮的和蒸的地瓜,一鍋就做得了。

煮地瓜跟煮飯一番,都要掌握火候。張氏第一次煮地瓜,作為巧手的囑咐,又提前詢問過林阿水,這一鍋的火候,張氏掌握的很好。

大火燒開鍋,然後再加一把火,等約莫一刻鐘的工夫,打開裹,鍋裏的地瓜熟了,而且將水全部烤幹了,這樣煮出來的地瓜味道最好。

在三十裏營子,一般很少說煮,而是說呼,就是指的這種煮法。

這樣呼出來的地瓜,不僅熟的恰到好處,而且擺在鍋底的地瓜因為水燒幹了,還會被熱鍋烤的外皮發酥,並且冒出誘人的地瓜油,很有些像烤出來的地瓜。

連蔓兒喜歡吃鍋巴,她也同樣喜歡這種呼的出油的地瓜。

晚飯,一家人就在鋪子裏吃的。除了一大盆的地瓜,張氏還煮了幾個鹹鴨蛋,和一盆黃瓜片湯。

“別光吃地瓜,多喝點湯。”看著幾個孩子抱著地瓜吃的香噴噴,張氏就道。

“對,地瓜一頓別吃多了。老林說了,這東西,吃多了燒心。”連守信道。老林,自然指的是林阿水。所謂的燒心,也不是說吃完了心臟難受,而是說胃會不好受。

這是三十裏營子的土語。燒心、心口這裏的心,指的都是胃。為什麽會有這麽奇怪的說法,沒人能夠說情,連蔓兒自己也想不出個所以然來。

“這地瓜,還給他爺、他奶送不?”吃著飯,連守信就問了一句。

“我看,還是別送了。”張氏想了想,就道,“這不是舍不得給老人吃。”

“我也這麽想的。咱上房人多嘴雜,這東西在咱這又是個新鮮東西,還是先瞞著吧。等收秋的時候,咱再給他爺和他奶送。”連守信就道。

連蔓兒幾個都沒說話,其實她們根本就沒用商量,就自然而然地留在鋪子裏呼地瓜、吃晚飯,大家夥的心中早就有了默契。

“蔓兒,照你剛才說,這地瓜比玉米的產量還高啊。”吃完了晚飯,五郎就對連蔓兒道。

地瓜的產量是比玉米的產量要高,連蔓兒記得她前世的時候,有的地方采用優良的地瓜品種,畝產量能夠達到五千公斤以上,就是一般的地瓜,畝產最少也有兩三千斤。

而照著他們今天的收獲來看,這種地瓜的畝產量,也在千斤以上。

這個產量在這個年代是相當的驚人。

“那要把這地瓜給推廣開來,這天下,就沒有鬧饑荒的地方了,也沒人會餓死了。”連守信慢慢地道。

“福州府那邊不是說種地瓜的人越來越多嗎,就不知道別的地方咋樣?”五郎道,“就是咱這周圍,沒聽說有種的。”

“咱們這個縣肯定沒有。”連蔓兒就道,要不然也不會有人大老遠把地瓜當稀罕物送給王太醫。

“那咱應該讓地瓜推廣開。”五郎就道。

“這是好事,應該。”連守信道。

要推廣,就意味著收獲的大部分地瓜要留作種子,能留下來吃的就少了,小七小小地嘆了口氣,又抓起一個呼的嫩嫩的地瓜崽兒,塞進了嘴裏。

“上次六爺來的時候,這地瓜的事咱就忘了說。”張氏道。

“不是忘了說。”連蔓兒就道。

“這事要瞞著沈家?”連守信有些詫異地問。

“這倒不是。”連蔓兒搖了搖頭。

玉米她們是頭一份,而地瓜,起碼有福州府的人在種了,這兩者之間的意義就不一樣。再者,她雖然知道地瓜的畝產量更高,但沈六來的時候,她還拿不出實證來,這話就不好說。還有,這地瓜是得自於王幼恒。雖然王幼恒說把地瓜送給了她們,沒有任何的條件,但是關於地瓜的事,連蔓兒還是想先問問王幼恒的意思。

“這主意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