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燕子和葫蘆(一)(第2/2頁)

“幹啥那你!”連老爺子見了,忙大步上前,一把將周氏拉開。

連守信、連蔓兒、五郎和小七各自拖著大大小小的糧袋子魚貫而出。

背後,是連老爺子壓低了聲音在訓斥周氏。

“爹,快點走。”連蔓兒小聲催促。周氏要和連老爺子吵,就讓他們自己吵去好了,他們快點走,就能早點離開是非之地。所謂死道友不死貧道,周氏本來就是連老爺子的責任。

連守信這次也沒犯傻,步子邁的飛快。

那一天,連老爺子和周氏最終也沒吵起來,連蔓兒想,應該是因為他們已經離開了,周氏就是吵鬧,也達不到什麽目的的緣故吧。

……

端午將至,天氣已經有些小熱。要過節了,孩子們總是最高興的人群。

連蔓兒一家提前坐在一起,商量出了一張長長的采購清單,這天一大早就趕著小牛車到青陽鎮上趕集。

她們先將小牛車寄存在相熟的糧店,就進了集市。要包粽子,首先得買粽葉。莊戶人家包粽子的粽葉,大都是循環使用的。也就是說,今天用過之後,洗幹凈,晾幹,明年再接著用,直到不能用了為止。

可是連蔓兒家是分家出來的第一年,給了她們口糧,周氏就在心疼了,她可不會那麽好心,再分給她們粽葉子。所以她們只能買。

自家的二十斤粽子,再加上鋪子裏打算賣的兩百斤,張氏算計著,買了好幾捆的粽葉。接著娘幾個又去買了雞蛋、鴨蛋。在集市裏轉了一圈,將幾個籃子都裝的滿滿的,娘幾個才又出來,返回了糧店裏。

她們相熟的糧店是王記,因為開著早點鋪子,需要的糧食量很大,她們挑中了做生意規矩的王記,約定了較為優惠的價格,作為她們的定點糧店。

連記是大主顧,掌櫃的和夥計們見她們來了,忙殷勤地招呼,又是倒茶又是拿點心,聽說她們要買江米和大黃米,又忙讓她們看米。

“……大黃米就是咱本地產的,比別的地方的粘還香,……這些江米是剛到的,從江南運過來的,是今年的新米,您瞧瞧,這一粒是一粒……”

“這種上好的江米要一百二十斤,那邊那種大黃米要九十斤。”連蔓兒挑好了之後,就對王記的掌櫃道。

掌櫃的連忙點頭。

“馬上,馬上我就打發夥計給送過去。”

從糧店出來,她們又到了紙紮店,買了幾張彩紙,最後一站是肉鋪,跟張屠夫定好了過節要的肉,這才趕著小牛車回家。

她們要等米到了,才能開始泡米,準備包粽子,不過在那之前,她們還有別的事情要做。

張氏帶著連蔓兒和連枝兒坐到炕上,將大紅的、大黃的,大綠的等幾樣彩紙展開,折疊,拿了剪刀飛快地剪裁起來。

天氣暖和了,幾扇窗戶都大開著,往外看去,是滿目翠綠,一陣陣帶著清新氣息的暖風從外面飄進來,穿著單衫坐在炕上,連蔓兒覺得愜意無比。

平安、喜樂,越來越富足,這樣的日子,每一天,每一個季節都是最好的天,最好的季節。

“蔓兒,這一疊給你,都疊燕子。”張氏將裁成正方形的一疊紙遞給連蔓兒,說道,又將另一疊遞給連枝兒,“這個疊葫蘆。”

“我要疊葫蘆。”連蔓兒故意道。

“愛疊啥疊啥。”張氏笑。

快到端午了,三十裏營子的莊戶人家,家家都會用彩紙疊些燕子和葫蘆,掛在房梁下。燕子,自然就是那個冬天去南方過冬,春天有飛回來的燕子。葫蘆,則寓指藥葫蘆。

端午節,有的地方有佩戴艾草,或者喝雄黃酒等習俗,為的是驅蟲防病,而三十裏營子這裏,疊藥葫蘆掛起來,為的也是同樣的目的。

連蔓兒坐在炕上疊了一會,就說要去疏散筋骨,從西廂房裏走出來。

院子裏靜悄悄的,連家的人上工的上工,下地的下地,在家的幾個,應該是在上房也準備過端午節的東西。

連蔓兒在院子裏轉了一圈,將要往大門外跑的兩只小母雞趕回院子裏,就打算回屋。她走到門口,下意識地一擡頭,不由得大驚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