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蒸蒸日上(第2/2頁)

“那是咱多想了。”張氏就道。

不,一點都沒多想。不想來鋪子裏幹活,不代表不想來鋪子裏吃飯。

一家人在家裏歇了半晌,簡單地吃了個晚飯,天擦黑的時候,就又往早點鋪子來的。他們要把明天開鋪子要用的東西提前準備好。

張氏和連守信負責準備面坯。不論是饅頭還是包子,都要發面。這個時候,還沒有發酵粉,發面用的是面肥,也就是老面。

老面,就是每次將發好的面留下一塊,下次發面放進去,讓面發的更好。這就好比在一杯牛奶裏,加入一勺原味酸奶,在適當的溫度下,過一段時間,原味酸奶裏的乳酸菌發育繁殖,將一整杯牛奶發酵成了酸奶,是一樣的道理。

就是有老面,發面的時間也很長,所以晚上將面和好,明天一早面發好了,切成饅頭面坯,就可以直接上鍋蒸了。

包子的面也一樣,不過為了新鮮,餡料要明天早上準備,包子也要明天早上現包。

大骨湯,也要先熬好。然後裝在木桶裏,明天倒進鍋裏熱一熱,就可以賣了。

還有贈送的鹹菜,也要提前切好。

“咱該準備多少饅頭明天賣?”張氏問道。

今天蒸了八十個饅頭,賣掉六十個,包子蒸了五十,賣掉四十個。

“饅頭做九十個吧,包子就做四十個。”連蔓兒想了想,就道。

“今天八十個饅頭,剩了二十個,明天準備九十個,是不是多了?”張氏就道。

“應該不多。”連蔓兒道,“今天沒人知道咱開早點鋪子,有這種饅頭賣。現在知道了,明天買的人肯定多。”

張氏想了想,是這個理。

“那就預備九十個,就是剩下,咱自己個吃,也不浪費。”張氏道。

“那包子不多準備點?”五郎道。

“不,就四十個。”連蔓兒對這件事態度比較堅決。包子和三和面的饅頭不一樣,那些最大目的是吃飽,稍微兼顧吃好的人是不會買他們的包子的。買包子的人,都是想吃好的。

所以包子用的銷售方法也應該和三和面的饅頭不一樣。

每天就四十個,先到先得,來晚了就沒得吃。物以稀為貴,提高包子的身價,慢慢地做出口碑,再增加產量。

一家人聽著連蔓兒說話,有的地方不是很懂,但是這些日子以來,在做生意方面連蔓兒幾乎沒有錯過,大家已經習慣了聽她的。只有五郎和小七聽的分外認真。

等將東西都準備妥當,天早就黑了下來。

“我今天晚上就在這睡了,你帶孩子們回去吧,明天早上再來。”連守信就對張氏道。

“我也留下吧。”五郎也道。

店裏確實需要人守夜,張氏也就沒有反對,自己帶著連蔓兒、連枝兒和小七回老宅睡覺。第二天依舊是天沒亮,一家人就起來了,稍微梳洗了一下,直奔早點鋪子。

又是一上午的忙碌,這次關店的時間比昨天早。

九十個三和面的饅頭,賣了八十個,大骨湯賣了四鍋,稀飯賣了一鍋,四十個灌湯包子全部賣光。

第三天、第四天,一家人做的越來越順手,連記早點鋪子的生意也穩步增長。

這一天,又是關店盤點的時候。連蔓兒算了算,這一天的流水是二百八十文錢,比前兩天又這幾天都是這樣,每天能比前一天多十幾文二十文的,去掉全部的本錢,利潤是一百七十九文錢。這兩天的饅頭的量在增加,卻和包子一樣,幾乎都能賣光,所以不僅總數,連利潤率也提高了。

“再減去咱們大家夥今天的工錢,二十五文,今天凈賺一百五十四文錢。”連蔓兒宣布道。

“再累也值了。”張氏拍了拍自己酸疼的手臂,滿足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