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三章 謝恩(第2/2頁)

換上朝服,在宮裏巡視一圈,宋墨正猶豫著是直接向秉筆太監汪淵打聽消息還是到行人司裏坐坐,迎面看見了太子的轎輿。

宋墨回避。

太子身邊一個貼身的內侍卻急步走了過來,恭敬地道:“宋大人,太子殿下請您過去說話。”

宋墨上前給太子行禮。

太子笑道:“我剛從金鑾殿出來,父皇和幾位閣老在書房裏議事,你跟著我去東宮坐會兒吧。”

三年前太子就已經開始觀政,在皇上去東苑避暑時,也會在內閣大臣的輔佐下代皇上處理國事。

宋墨笑著應“是”,跟著太子去了東宮。

太子問起宋翰的婚事來:“聽說是皇祖母的意思。皇祖母怎會有這樣的心思?硯堂若是閑著,倒可以去給皇祖母問個安。”

兩家的身份地位相差太遠,這哪裏是賜婚,分明是打臉。

太子婉轉地提醒他皇太後是不是對宋家有什麽誤會,讓他向皇太後解釋一番。

宋墨早就想和宋翰撇清關系了。

此時不動更待何時?

他露出個淺淺的苦笑,恭聲道:“太後娘娘素來對宋家愛護有加,天恩能得她老人家的垂青被賜婚,我是應該去給太後娘娘叩頭謝恩才是。多謝殿下提醒!”

太子見他沒有一絲歡喜,一時間也不好繼續問下去,只好說起元哥兒和三皇孫:“……真是有緣!不僅生辰只差一天,就是名字也差不多。”

宋墨陪著他說了會兒話,太子的師傅來催功課。宋墨遂告退出了東宮,去了司禮監。

太子就差了人去打聽宋翰被賜婚的事。

太後娘娘並沒有要隱瞞這件事的意思,石太妃看著宋家鬧笑話,也有推波助瀾之意,沒半個時辰,宋翰的事就傳到了太子的耳朵裏。

太子駭然。

駭然過後,他又暗自慶幸自己沒有自作聰明地擡舉宋翰。

太子想到了遼王。

太子的生母去世得早,他早年間曾得到過萬皇後的照料,萬皇後母儀天下之後,待他一如從前般恭敬中不失慈愛,他對萬皇後也當是自己的生母一樣。可遼王卻……這幾年越發地咄咄逼人起來。他有時候不免會想,這其中有沒有萬皇後的暗中推手呢?

可這念頭他只敢埋在心裏,誰也不能說。

包括和他最親近的太子妃,他也不敢說。

太子想到宋墨那略帶苦澀的笑容,突然對宋墨生出同病相憐之感來。

宋墨遇到了這樣的事,的確也只能苦笑。

他在書房裏打著轉,尋思著若是有機會能再找宋墨說說話就好了。

※※※※※

宋墨在司禮監喝了一肚子的茶水,就到了午膳的時候。

宮裏的飯菜本來就不如家裏的可口,他哪裏還吃得下。

下了衙,他又去了陸府——寧德長公主為宋翰保了樁這麽好的婚事,於情於理他都應該親自登門向陸老夫人和寧德長公主道謝才是。

寧德長公主見到他的時候很高興,笑道:“我這也是為了自個兒,你不必放在心上。好生做你的世子,不要被別人拿捏住了把柄就是了。”

“姑舅老表骨肉親。”宋墨笑道,“我沒有兄弟手足,幾位表哥就是我的親哥哥,有什麽事,長公主只管讓他們吩咐我。”

寧德長公主很是滿意宋墨的說辭,問起蔣琰的事來:“你是準備把她留在家裏,還是想再給她找個女婿?”

想到長公主成功地為宋翰說了門親事,宋墨直言道:“她還年輕,如果能再嫁個合適的人家,最好不過了。”

寧德長公主笑著點頭,把這件事記在了心上,留了宋墨晚膳。

宋墨心裏惦記著老婆孩子,推說吃過了才來的,方才脫身回了靜安寺胡同。

他先去給竇世英請安。

結果竇世英在東廂房。

他又去了東廂房,把在司禮監打聽到的事告訴了竇世英:“皇上要給皇長孫啟蒙,何文道推薦了杜加倫,皇上卻覺得杜加倫為人刻板,看中了行人司的陳榮。陳榮的父親曾和戴建是同年,在翰林院的時候為講筵的事有了罅隙,陳榮的父親還因此而辭官回鄉。戴建就推薦了您……”

而竇世樞覺得這是個好機會,索性順水推舟,裝作什麽也不知道的,想讓竇世英上。

竇世英聽著頓時火冒三丈:“這不是把我架在火上烤嗎?若是成了,就和陳榮成了仇家;若是不成,落下個趨炎附勢的名聲,豈不要把同僚給笑掉了大牙?”

站在竇世英的立場,宋墨當然覺得竇世樞這麽做不地道;可站在竇氏家族的立場上,他卻覺得竇世樞的作法無可厚非。

他勸道竇世英:“五伯父也是為了您好。您既然不願意,推辭了就是了。”

竇世英點頭,道:“我去趟槐樹胡同。”

宋墨怕竇世英和竇世樞置氣,道:“我陪您一塊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