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冊 第10章(第6/12頁)

病急亂投醫,七皇子已經被永壽道長治過了,方太後宣永壽道長進宮,竟無一人阻攔。或許,連同昭文帝都盼著神仙顯靈,救幼子一命。

道士救人,無一不是丹方藥術。

永壽道人對九皇子望聞問切一番,拿出兩粒藥丸,命人用溫水化開給九皇子服下。當晚,九皇子的病情就緩解許多。宋嘉言的心也落了地,當著太醫院院史的面兒訓斥道:“國家養著你們,我與皇上這樣信任你們,不想你們這樣不中用,對皇子的病症束手無策,簡直比不上道長一指。太醫院之名,不過如此!”

接著,宋嘉言大筆賞賜了永壽道人。

永壽道人謙而又謙地收下了賞賜。

九皇子病了一場,想到九皇子的孿生妹妹五公主生得白胖可愛,從未有什麽災痛,偏九皇子叫人操心。昭文帝已經動了把九皇子送回鳳儀宮撫育的心思,只是甫一開口,就被方太後眼淚模糊地擋了回去。

方太後從未料到,她會栽到活神仙永壽道長身上。

永壽道長非但在宮中名聲響,正因為宮中方太後對他敬若神明,如今永壽道長又醫好九皇子的病,外面貴婦平民更當他活神仙一般。

不料,永壽道長前腳進宮,後腳道觀被抄沒。裏面搜出的東西就不必提了,小小的一座道觀,連地宮都有。地宮珍藏的不是別的,竟是幾個姿色各有千秋的女孩兒。再一查,還是被拐騙的女孩兒。

送到大理寺一審,道長骨氣不怎麽樣,連帶著趁進宮時機給皇子下藥,之後再給皇子服用解藥的事都抖了出來。

宋嘉言滿目驚恐,跟昭文帝道:“母後定是不知此事的。母後為人慈善,受到歹人欺騙,此時定是氣惱至極。臣妾陪著皇上去瞧瞧母後吧。”

時至此處,方太後再無臉繼續撫育九皇子,滿面羞愧地將九皇子送還鳳儀宮。

永壽道長事發,方太後頗是無地自容。

若只是被騙些香火錢也就罷了,關鍵還危害到了皇子。而且,不是尋常的皇子,是嫡出皇子。方太後這回是真病了。

宋嘉言頗是明白事理,聽昭文帝安慰了她一番好話,便對昭文帝道:“母後在宮裏受那妖道蒙騙,唉,不要說母後,就是臣妾素來不信佛道,這次不也病急亂投醫,信了那妖道?這事兒,與母後無甚相幹。九皇子養在慈寧宮,向來無災無病,身體康健。母後是皇子的親祖母,一時不慎被妖道利用。只是,母後心裏內疚自責,難以排遣。待明兒,臣妾帶著九皇子去慈寧宮給母後請安,加以勸解。好在九皇子福大命大,並無大礙,這也是祖宗保佑。倒是有一樣,皇上可得好生查查。母後為人心軟,怎麽會信一個道士的話?到底是誰把妖道舉薦給母後的?不但蒙騙了母後,還對皇子下手。看到九皇子,我就想到七皇子,當初,那孩子的病到底是怎麽回事,也當好生查一查。這樣直接將手伸到皇子身上,所謀豈是小事?”

昭文帝道:“朕會著三司細查的。”

宋嘉言便不再說什麽了。

反正借此機會,九皇子回到了她的身邊,連帶著九皇子身邊由方太後安排的宮女嬤嬤,宋嘉言也均換成了自己的人。

見好就收方是上策,她在昭文帝心中的分量,遠不比方太後。

宋嘉言非但親口擇清了方太後,每日帶著公主妃嬪們侍疾,又安慰了方太後無數好話:“母後是九皇子的親祖母,為妖道所騙罷了。母後不必傷心,皇上定會嚴查此事。這事,與母後並不相幹。就是舉薦妖道的二舅舅家,說不定也是為妖道所騙。”舉薦永壽道長的不是別人,正是方太後的二弟。方太後有一兄兩弟一妹,承恩公府不爭氣,方太後的二弟一家就常進宮請安,討方太後歡喜。

要宋嘉言說,上一次方太後張羅著給她算八字折戟清風道長,方家竟然會再薦道長進宮給方太後使喚,宋嘉言都不知道這家人的腦袋是怎麽生的,怎麽就不能長些記性?

方太後擔心不著自己,不要說九皇子無事,哪怕九皇子暴斃,昭文帝會與方太後生隙,卻也不至於為兒子逼死老娘。方太後擔心的,無非是方家罷了。

聽宋嘉言這樣說,方太後嘆:“哀家對不住皇後,也對不住九皇子。皇後信任哀家,將小九抱給哀家撫養,卻險些害了那孩子,哀家這心裏實在慚愧得很。”

宋嘉言溫聲道:“母後想多了,皇上與臣妾斷不會這樣想的。”

“小九兒還好嗎?”

“有太醫每日來診脈,並無大礙。”

方太後再嘆一聲:“這樣哀家也放心了。”

宋嘉言打發宮人侍女下去,輕聲道:“若母後不嫌臣妾多嘴,二舅舅的事,臣妾跟皇上說一說。”

方太後眼睛微微濕潤,握住宋嘉言的手道:“好孩子,方家不是什麽有能耐的人家兒,家族亦無傑出子弟,不過是瞧著哀家的面子,大家敬他們一敬。若說仗著哀家占些便宜或是跋扈些,是有的。若說謀害皇子,哀家是萬不能信的。他們,也斷不敢有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