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第2/2頁)

周寶璐就知道這事兒是個漏洞了。

她也不知道該怎麽辦,只得問吳月華:“你覺得怎麽著才好?”

吳月華說的法子,常叫她豁然開朗,所以說,且不論天分不天分,單看這用心不用心,這也是高下立見的。

單是交接此事,順便糾正規矩,就叫周寶璐憔悴了。

其實最叫周寶璐感概的是,如果沒有這一次的交接,叫她不再鴕鳥一般不過問那些生活瑣事,她也沒有想到,不管是多忠心,多能幹的奴才,只要主子不聞不問,也都會漸漸的懈怠,常常敷衍了事。

不過想想也是,周寶璐進宮三四年,只是嫌麻煩,得過且過,不大理事,原本立起的規矩都慢慢的被廢掉了,底下人也跟著得過且過了,一等的宮女、嬤嬤要好些,還知道規矩,約束自個兒,越往底下就越混亂,且又苦樂不均,遇事推諉,職責不清,有好事兒人人爭著去,若不是面兒上幾個有體面的丫鬟和嬤嬤們還掌得住,瞧著底下的人不像樣,常打著罵著的使,只怕更是一團糟。

幸好發現的還早。

周寶璐回頭就吩咐吳月華:“如今你接手管事,這些管事的嬤嬤,丫鬟們,有不好的,你只管換,或是來回我,並不用想著是我這裏的人就畏手畏腳,你覺著規矩不合適,你也擬了好的來回我,只一條,萬不可叫東宮讓人趁虛而入了也就是了。”

吳月華忙起身應是。

吳月華得了尚方寶劍,說話就更大膽一點兒,叫周寶璐越發郁卒,簡直覺得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似的。

這會子吳月華又過來商量廚房用東西的問題,長篇大論的叫周寶璐聽得昏昏欲睡,又不好不聽,這時候有丫鬟在門口報道:“武安侯府的侯夫人遞帖子進宮請安了。”

簡直是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

周寶璐大喜,忙叫快宣,又對吳月華說:“你說的這個,我聽著是好的,就照著這個立起規矩來就是了,你瞧,我舅母來瞧我了,這會子我也沒空細聽,橫豎我信得過你,你只管做去就是了。”

吳月華只得應是,帶著人走了。

一邊走一邊嘆氣,這位太子妃娘娘啊,聰慧成那樣,偏生就是不肯理事,明知道如今這宮裏的一團亂都是她不肯管事造成的,可明白是明白,就是堅決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