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第2/4頁)

長寧郡主回去之後琢磨了一晚上,實在覺得這每句話都似乎含著三四層意思似的,揣摩起來格外有滋味,第二日親自提起筆,把每一句都原封不動的寫了下來,送回鎮南王府。

而晉王那邊,到底是同胞兄長,長寧郡主親自前往密談。

晉王是宗室近枝,與鎮南王不同,每年正月都要回京隨聖上去太廟祭祀,是以在帝都自然有府邸。

以晉王的財力權勢,帝都的宅子雖不常住,也是美輪美奐,雖不是很大,不過一套五進的宅子,只是修葺的美輪美奐,又是在皇城旁邊兒,地腳是極好的,周圍多是親王郡王府,在這個地界上,總共只有兩三套小宅子,其中有一套,還是太、子爺的。

聽說,是安親王送的。

晉王進京,說是帶的一家子,可兒子沒了,只有個兒媳婦,還有晉王妃、側妃等,自己一房全是女眷,倒是幾個弟弟,個個都好幾個兒子,哪一房都比他這邊兒熱鬧。

所以繼嗣的事兒才鬧的這樣熱鬧呢。

長寧郡主坐下來,嫂嫂晉王妃相陪,幾個弟媳婦都來請安,雖說是一家子好容易都在京裏,可長寧郡主為什麽進京來,誰又不知道呢?

明面兒上說是長女十四了,進京住些日子,挑挑姑爺,可誰也不是傻子不是?

沒有人願意落人一頭,將晉王位讓給別人的,誰都想在這事兒上分得一杯羹,所以晉王嫡親的妹子回府來,一家子個個來的齊整,生怕自己落的空。

長寧郡主見了禮,寒暄之後,就問晉王妃:“大哥哥今兒不在家?”

晉王妃笑道:“安王府請年酒,王爺一早兒就去了,姑奶奶還沒進門兒,我得了信,就打發小子去請王爺了,說不得這就該回來了。”

長寧郡主就與這位嫂子關系不大好,這位嫂子是晉王的表妹,如今貴州苗族大土司的女兒,膚白貌美,只是驕縱慣了,脾氣不大好,性子又莽撞,且有苗人傳統,長寧郡主與她有些格格不入。

不過這些年冷眼看著,哥哥要娶她,長寧郡主也是贊同的,別的不論,給晉王府帶來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

這會子,她橫豎是回家與哥哥說話的,不管是嫂子還是弟媳婦,說什麽長寧郡主都只是微笑著聽著,只是不點頭不搖頭不表態,任她們說的天花亂墜,她只管閉緊了嘴。

嫂子娘家是外姓人,不能過繼,所以嫂子願意認下婢生子,把娘母子都捏在手心裏,而幾個弟媳婦則強烈懷疑婢生子的真實性,希望晉王不認,從幾個弟弟房裏過繼一個,其中最有心的當屬晉王三弟,他與晉王、長寧郡主一母同胞,晉王若是要從弟弟房裏過繼,那自然他的勝算最大。

三弟媳婦王氏是帝都王家七房的嫡女,三皇子妃王錦繡還要叫她一聲姑母,也是硬牌子的出身,王家人口眾多,紛爭最大,在這種家裏出來的姑娘,別的不說,察言觀色,聽話聽音的本事是一等一的。

此時見長寧郡主這副做派,這態度比起前幾次來有了微妙的不同,不由在私底下尋思,這事兒莫非有了新的變動?

聽說昨兒大姑奶奶進宮去給太子妃請安來著,難道……

她就不大說話了,只聽她們紛嚷,只想著,或許明兒該去靖王府看望懷孕的靖王妃了呢!

長寧郡主與晉王在書房裏屏退眾人談了半晌,誰也不知道到底談了些什麽,只是很快,傳出了晉王妃有恙的消息來,宮裏元宵的宴會也報了病,沒有出現。

貴妃娘娘打發了管事嬤嬤去瞧病,又賞了藥材,頗為關心。

禧妃聽見了這件事,越發恨的牙癢,這貴妃在外頭傳她的流言,自己卻端著掌宮的身份,光明正大的向晉王府示好,明明她才是不安好心的那一個!

而最惡毒的就是那個衛文氏了,成日裏在貴妃跟前獻勤兒,出些臟心爛肺的主意,想想她的過往,天下怎麽就有這樣惡毒的女人?

自嫁入衛家做填房,就成日裏攪風攪雨,十來年的時間,長一輩的姨娘,這一輩的姨娘,或死或賣或送姑子廟,打發掉了七八個,禧妃聽說過,多半有這位衛文氏的功勞,到的後來,貴妃生了皇子,衛文氏在衛家就更挺起了腰杆子,和那位姨娘,她的親婆母一起,越發不把嫡母放在眼裏,到貴妃晉位,更是在家裏鬧得把嫡母送了家廟。

有這等下作的人家,這等下作的女人,怎麽就讓貴妃得登了高位,成全了衛文氏,真是蒼天無眼!

這些日子,禧妃在衡玉宮,嘴裏咬牙切齒,把衛貴妃、衛文氏的名頭兒都嚼爛了,可是一籌莫展,實在想不出整治衛貴妃和衛文氏的法子。

以前禧妃常靠著母親韓氏給她出主意想辦法,比較擅長從身後不動聲色的捅刀子,見了人卻都是溫婉柔和的,真要當面鑼對面鼓的收拾誰,她還真沒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