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第3/4頁)

正好順藤摸瓜。

她看的清楚,有人是不想走的,可是自平寧長公主覺得尷尬而指一事走了之後,帶走了幾個毫不猶豫的,這幾位,就不用提了。

剩下的,固然是有想看熱鬧不想走的,但也的確是有不懷好意注意著這事件的,雖說掩飾的非常好,但仔細觀察之下,還是看得出蛛絲馬跡的。

周寶璐本來就是察言觀色的個中高手,自小生活在那樣的家庭裏,自己的父母身邊靠不住,舅舅舅母雖好,前些年掌家的卻是楊夫人,難免有點寄人籬下的說頭,周寶璐沒有用很久就學會了從細微的動靜裏分辨別人對她是好意還是惡意。

而這個時候,她有意放任了事件,按兵不動,果然就有人有點焦急,等著她要怎麽應對。

這跟純是喜歡看熱鬧那種放松的感覺是不同的,焦慮和放松是完全不同的兩種狀態。

眾人都不好意思坐下去,紛紛出去之後,周寶璐才轉過頭來,這個時候,面對楊夫人的哭鬧,她還笑得出來:“外祖母也不用哭了,不就是請太子爺把七姨父召回來嗎?回頭我就跟太子爺說便罷了。”

楊夫人頓時就松了一口氣,剛剛見在場眾人都走了,她鬧了半天,外孫女兒無動於衷,越哭越心慌,人都走光了,她能挾制周寶璐的法寶還有什麽呢?

難道……難道她真的不怕這不孝的名聲?

她可是太子妃呀,太子妃不孝,自然要連累太子,皇帝最怕什麽?自然是最怕兒子不孝,尤其是太子。

李家夫人跟她細細的講過,太子妃剛有了專寵善妒的名聲,絕對不敢再背一個不孝的名聲,這個名聲,比專寵善妒更為要緊,如果不用這個法子拿捏她,那就再沒有辦法了。

她還記得李家夫人那語氣:“您又不是她親外祖母,與她不過是個面子情兒,就算您顧及著她的名聲,悄悄兒的去求她,她又拿您當回事兒不成?”

真是聽得人怒火中燒。

幸好還有名聲這個殺手鐧,越是高位越要名聲,楊夫人十分有信心。只是先前那個局面,她還有些不安起來,以為這樣都不行,這會子,才總算放了心。

果然李夫人說的對,她怎麽敢不要名聲呢。

她的舉動,周寶璐都看在眼裏,便笑道:“外祖母這會子須得梳洗一下,在這府裏,連個女主人都還沒有,未免不便,且我聽說外祖父身子不好,外祖母出來這一會子大約也不放心吧,倒不如索性回去的好。”

楊夫人還並不想走,曾氏走過去低聲道:“夫人這樣哭了一場,這樣多人看見,回頭見了人,豈不尷尬?就是太子妃娘娘,也不好意思的,橫豎娘娘答應了,您也該給娘娘一個臉面,倒不如聽娘娘的意思先回去,也哄的娘娘喜歡。”

這話說的也是,楊夫人最大的目的達到,想著,給周寶璐一點兒臉面也無妨,不過她還是回頭道:“既如此,我先回去等娘娘的好信兒,若是娘娘失信,須怪不得老身不給臉面。”

曾氏只想掩面,靜和大長公主本來冷冷的臉色都破功笑出來了。

周寶璐反而恍若未覺,她的思緒都在先前的事情上,居然沒什麽感覺,只是漫不經心的答道:“外祖母放心便是。”

楊夫人這才志得意滿的走了。

陳氏大大的松了一口氣,走過來道:“娘娘既要答應,何不早些應了母親,也免得叫人看了笑話。”

周寶璐笑道:“我也得想一想啊,這事兒本來不是該我管的,我得想想是不是有法子,若是沒想好,我怎麽好答應呢?母親說是不是?”

陳氏憂慮道:“後宮不得幹政,你不答應也沒有錯。不過照管親戚,原也是應該的,唉,你好生與太子爺商議,若是不好,千萬不要勉強,就打發人帶信給我,我回家給母親賠罪去就是了。”

周寶璐笑著叫她放心。

三皇子合巹禮後,周寶璐進洞房去看了一回新娘子,與她說了些話,就未曾多留,與皇太子一起返回宮中。

進宮後,皇太子夫婦一起前往勤政殿,與皇上請安,太子妃脫簪謝罪。

太子妃娘家外祖母,因思念出嫁女,言太子妃應上稟太子,將其夫婿調任帝都,太子妃惶恐,上表謝罪。

皇上道:“你已知不妥,何罪之有?雖說子女不言父母之過,但忠君為上,規勸外祖母不涉國法,正是孝順的做法。”

親手取了桌上如意賞了太子妃。

且看在太子妃的臉面上,並沒有下旨申飭楊氏,只給了武安侯陳旭垣一道口諭,應好生管教其妻。

太子亦怒,奏曰:“既然楊夫人如此思念女兒女婿,不如叫薛世元辭了官職,回帝都伺候丈母娘罷了,倒也免得叫太子妃為難。”

皇上笑道:“太子果然是伉儷情深,只是如此一來,豈不作實了太子妃幹政?為著太子妃,調動了朝廷命官,自不妥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