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禮物(第3/5頁)

  八阿哥渾然未覺,溫潤地笑著,與眾人把話。

  寶珠安排的壽筵很妥帖,酒菜氣氛無不合適,分明花了不少錢不少工夫,卻不顯得鋪張,點的幾出戲也都是他平時的最愛。

  只是,他心裏惦記著那本“論語”,也沒認真聽,分不出好壞,其他人說話也只是含笑聽著,簡單答一個是或者不是。眾人都知道他是戲迷,只當他的心思都在看戲上,也不計較。

  好容易熬到散場,送走客人,八阿哥對八福晉欠欠身,笑道:“今日偏勞你了,多謝!”

  八福晉笑道:“你的生日,一年也就一次,應該的!你若還有事兒,忙你的去吧。”話雖這麽說,眼中分明流露出幾許期待。

  八阿哥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說:“我還有些事。你累了一天,早些歇著,有什麽事情交給底下人去辦。”

  八福晉努力地笑著,壓抑著心中的酸楚:“我明白,你去吧。”

  終於可以一個人清清靜靜。

  他取出那個包袱,拿出那本冊子,果然如他猜想的,第二頁也是兩個中楷“心語”,一頁頁地翻下去,“心語是兩顆心靈溝通的記錄 歡迎補遺修訂”,從此往後,蠅頭小楷一點一點記錄著他們相處的點滴。大多是草原上定情以後的事情,偶然也有在那之前的一些事,沒有順序,看來她是想起什麽就寫下什麽,一件事後面常常附著她一句話的簡單感想或評語。每一頁都留了三份空白,等著他補遺。

  他一頁一頁地讀下去,嘴角含笑,過去一年裏的美好的瞬間,一幕幕再現在眼前,到後來,忍不住提筆補上被她漏掉的一兩句對話。

  讀完記錄,下頁是“喜歡的很多個胤禩”。他心中溫暖之極,迫不及待地往下看,一張張他的白描肖像,下方題著小字:“微笑的胤禩 喜歡”,“騎馬的胤禩 喜歡”,“吹簫的胤禩 喜歡”,“打架的胤禩 喜歡”,“看書的胤禩 喜歡”……

  最後一張卻是空白,只有一行小字“放聲大笑的胤禩 最喜歡 可惜沒見過”。

  仿佛看見她站在面前,皺著鼻子表示不滿,他下意識地摸了摸自己的臉,有些歉然,他可曾經哈哈大笑?也許,應該試著這麽笑一回,不可太讓她失望。

  楚言將出宮十多天的細微小事,向太後太妃娓娓道來,添油加醋地講了一個多月。有她自己的事情,有她親眼所見的,有聽其他人說的,再加上以往電視小說裏看來的,當真個繪聲繪色,栩栩如生。

  太後太妃都是十四五歲就進了皇宮這個大籠子,偶然有放風的機會也不過是換個籠子呆幾天,何嘗見識過這些,就算有人略略對她們提過平常人家的生活,又哪裏能夠象楚言講得這般有趣。

  在講述老百姓生活的時候,楚言不忘提點他們的艱辛,使得太後太妃不至於一味羨慕,而是產生從高處俯視的興趣。

  她的原意不過是給自己已經快開不下去的故事會增加一點題材和樂趣。一年三百六十日地講故事,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她已經把記得的武俠小說言情小說神怪小說甚至童話傳說都講過一遍,一本《紅樓夢》拆成小故事講過大半,還拿出當年對付兒童病房小病號的手段,編起了大森林裏小兔子大灰狼紅狐狸的故事。太後太妃又豈是小朋友那麽好對付的?何況周圍還有許多記性上佳的聽眾,有時一個故事講到一半,就會有人嚷出來說以前說過了。出宮之前,她已經在考慮講荷馬史詩了,故事大略是記得的,可那些神的名字人的名字,說齊是不可能的,就是當初看書,也是前前後後翻了無數次,才囫圇吞棗地看下來。

  講完見聞以後,楚言再次犯難,太後太妃倒是對她做生意的事情感興趣,可這是個危險的話題,一不小心講多了露了形跡,太後太妃未必能聽出來,傳到精明人的耳朵裏,她怕是要糟糕!

  愁眉苦臉了兩天,央求著冰玉幫她講幾日。冰玉做聽眾做得開心,自忖故事沒有她多,口才沒有她好,見她都撐不住了,哪裏肯接手。

  這日,她兩個正在屋裏玩笑打鬧,翠雨走了進來,笑道:“楚言又得了個天大的恩典,快去謝恩吧。”

  太後不知是不是聽故事聽得上癮,真的擔心有朝一日把她肚子裏的故事掏空了,日子不好過,居然和太妃商議,親自去同皇上說,許她每月初一十五出宮。

  太後太妃初一十五禮佛,已是定例,楚言陪著去了三次。第三次,請了兩位高僧講經,卻被她攪了個稀爛。其實,她本意不是搗亂,只不過從小受的是唯物主義科學觀的教育,對宗教的東西一直心存好奇一知半解,想不通的地方多多,聽兩位高僧說得頭頭是道,大為欽佩,起了求知之欲,征得太後許可開始發問,一問一答,來去幾次,辯論的癮頭上來,就刹不住,直到兩位高僧面如土色閉目不語狂宣佛號。對於佛經中的故事,高僧從神性佛性理性的角度來看,她從人性心理分析和醫學解剖來想,能夠說到一起才是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