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第2/6頁)

僅走了十多分鐘,馬車就停了下來,說是到地方了。只見左邊平緩的坡道上方有個小小的山岡,周圍和前面所見的田園風光沒有什麽兩樣。只有幾輛觀光馬車和幾個賣土特產的少男少女成為這是旅遊景點的標志。

“這就是千佛壇嗎?”

千秋感到有些沮喪。這樣的景觀作為世界著名文化遺跡,真有點名不副實了。

或許,佛像原本應該以自然的姿態屹立於這種自然界之聖地。

氣溫已超過三十度。兩人擦著額頭上的汗,吃力地沿坡道前行。坡道盡頭的右邊隱約能看到石佛。

從遠處看,好像是山岡之上重疊著一個黑色的小山,實際那是刻在石頭上的佛像。安放佛像的佛壇高四十二米。一百一十一點五米見方的平台共有六層,再往上是兩層圓形平台,圓平台上排列著鐘形的卒塔婆。下部的方形平台安放著姿態各異的佛像。平台墻面上鐫刻著佛陀一生的故事或各種神話的傳說。

用印尼語說,千佛壇是“山岡上的大伽藍”的意思,說得對,確實是大伽藍。

“厲害啊!”

千秋熱得有點吃不消了。兩人走到近處,才看到佛壇規模之宏大,因而產生感慨。千秋仰望著佛像,半天沒動。

“上去看看好嗎?”

石頭台階一直延伸到佛壇頂上,台階旁常坐著一些當地人納涼。因石拱門下的石階遮擋著陽光,石頭在陰處變涼,人們故而樂此不疲。

兩人躲閃著當地人的身軀攀登石階。

“這兒是在八世紀中期、一個叫‘夏倫德拉’的王朝時代作為大佛舍利塔建造的。可是如何建造的,現在仍然是個謎。”

千秋一邊讀著旅遊指南,一邊說。

“後來隨著佛教的衰落,四處荒蕪了,進入十九世紀以後,這兒又好像從火山灰中發現一樣一舉成名了。”

“維修佛像,可能日本也出錢了吧。”

出來旅行前,宗形隱約記得從報紙上看到過這樣的消息。

“最近剛剛維修完,據說每年維修一次,世界各地的佛教徒都聚集在這裏,舉行盛大的廟會。”

千秋在拾級過程中累得氣喘籲籲,開始默不作聲了。

“休息一下吧。”

兩人上到第五層平台時,宗形建議說。因為平台是在小山上的斷層上建的,離地面相當高。站在平台上放眼望去,廣闊的平原盡收眼底。

“是從對面方向來的嗎?”

靠在欄杆上俯視,一條道路貫穿於無植被的紅黏土地和覆滿綠色植物的農田並一直向前延伸。

“大概只有這一條路吧。”

“這裏的氣溫有三十五六度啊。”

太陽被薄薄的雲層遮擋著,地面的熱氣直往上冒,遠處的景物因為暑氣蒸騰而顯得得模糊不清,朦朦朧朧。

“喂,照張相好嗎?”

千秋從包裏拿出小型相機。

“換著位置照比較好吧?”

開始以平原為背景,接著又背對佛像。

“兩個人一起照合影吧。”

“可是……”

“請那邊的人給照一下。”

左側有兩個很像日本人的年輕人。從機場打出租車時,以為沒有很多人來這樣的地方參觀,結果參觀者多得出乎他們的預料。千秋走到兩個年輕人面前相邀,一個學生模樣的男性很快跟著過來了。

“勞駕一下拍個合影,按一下那個快門按鈕就行。”

千秋告訴怎麽取景後,快步走到宗形身邊。

宗形被相機後面的男人注視著,有點思慮他會怎麽看待兩人的關系。是把他們視為夫妻呢,還是視為純粹的情人旅行?

然而,那個戴眼鏡的學生拍完照後,沖千秋問道:

“您是不是經常上晚上十點的節目啊?”

千秋先是繃起臉,接著慢慢笑了。

“你看到過嗎?”

“看到過。我父母經常看。”

“謝謝!沒想到會在這樣的地方遇到日本人。”

“我們是您的粉絲。”

青年說完,隨即從挎包裏取出一本《旅遊指南》。

“不好意思,請給簽個名吧?”

“往這本書上?……”

“是的。請在這封面上簽!”

“沒轍了……”

千秋瞅了宗形一眼,馬上拿起筆,用習慣的動作寫上名字。

“想起來啦,您是叫多田千秋吧?”

青年們鄭重地把書放進挎包,再次向千秋點頭行禮。

“再請您和我們照張相作紀念吧!”

“跟我合影?”

千秋瞬間顯露出十分意外的表情,但眼睛一直在笑。

“請您站在這個佛像前!”

學生用手指了指側後方,隨即喚來同伴將同伴的相機遞給宗形,並肩走向千秋。

宗形點點頭,接過相機。

“我開始給你們照,請站好!”

“真是不好意思。”

兩個年輕人說話客氣,舉止斯文,分列於千秋身體兩側,露出歡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