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冊 第二章 宜爾子孫(第5/5頁)

我心中一動:“說到‘助先帝理政’,微臣這點文案上的功夫實在微末得很。後宮中真正助先帝一匡天下的,是被先帝放出宮的穎嬪史氏。若無史氏,怎能連年用兵,民不加賦而國用充足?如今史氏父兄流放,史氏與老母弱弟相依為命,生活不免困頓。微臣鬥膽,請陛下對史氏加以褒獎,微臣願分一半封邑給史氏。請陛下恩準。”

高曜扶起我,笑道:“分一半封邑?這又何必?既然你開了口,朕就封她為越國夫人,封邑二百戶,另賜金銀粟帛。朕要向天下表明,只要為國立功,不論男女,不論當下的地位境遇,朕都一視同仁。所謂‘賞不逾月,欲人速睹為善之利也’。[7]”

我含淚笑道:“陛下聖明。只是微臣怕群臣有異議。”

高曜笑道:“這有何難,朕就說這是父皇遺命,量誰也不敢再聒噪。再者,雖然越國夫人已出宮去,依舊還可以為朝廷所用。這一點,朕要學一學父皇,只要是人才,何必耽於男女之分?是不是?”

我大喜過望,拜道:“微臣代越國夫人叩謝聖恩,吾皇萬歲無疆。”

高曜笑道:“總是為別人謝這謝那,竟不為自己求麽?”

我笑道:“微臣鬥膽,還有一件小事,望陛下恩準。微臣的姐姐獨自一人在宮裏,難免思念親人,請陛下恩準微臣的母親能常進宮來陪伴姐姐。”

高曜笑道:“這點小事,也要來求朕?你去內阜院、掖庭屬打個招呼,誰敢不放老夫人進宮?”

我忙道:“微臣不敢擅作主張。”

高曜笑道:“你放心,等過些日子蕓兒進宮了,朕會親自吩咐她的。”

高曜即位一月有余,宮中卻還沒有蕓兒的身影。既然慧太嬪不會再掌管內宮事務,想來蕓兒不久就會進宮。我笑道:“來日李孺人進宮,陛下打算給什麽位分呢?”

高曜道:“蕓兒忠心耿耿,又為朕吃了許多苦,朕想封她為妃,以示尊崇。”見我遲疑不語,又加一句,“玉機以為如何?”

我微笑道:“微臣以為妃位太過貴重。”

高曜一怔:“莫非你也認為蕓兒不配做皇妃麽?”

我坦然道:“微臣並非此意。只因陛下還沒有大婚,若先封了皇妃,恐薄待了新後。柔桑縣主是大長公主的獨女,身份貴重。且這門親事是慎妃娘娘與大長公主一早定下的,陛下奉母命成婚,實不宜薄待新後。微臣以為,陛下不如暫封李孺人為嬪,待日後誕下孩兒,再慢慢晉封不遲,只要陛下有心,還怕李孺人做不了皇妃麽?”

高曜神色一黯,背轉過身去,撫額一笑:“朕險些忘了,你是熙平姑母送進宮來的,朕有今日,熙平姑母功不可沒,朕的確不當薄待表姐。只是朕怕蕓兒不悅。”

我微笑道:“夫婦若一起度過災厄艱險,假以時日,彼此篤信不移,便是最牢靠的。昔日先帝對周貴妃便是如此,陛下對李孺人亦如是。李孺人識大體,絕不會因此不悅。”

高曜側一側頭,眼裏閃過一道古怪的目光。他慢慢步上案台,回身坐下時,是帝王特有的莊嚴和謙和的笑意:“是朕慮事不周。那朕就封蕓兒為貞嬪。忠貞不貳、堅貞不屈的‘貞’,如何?”

我微笑道:“陛下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