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冊 第四十三章 世有大人(第2/5頁)

慎嬪道:“雖然昌平郡王被降為昌平公,不過總算不用兄弟反目,就算皆大歡喜了。因此這兩日太後很是高興,賞了我這兩批素錦。想來賞給皇後的,又不知道是什麽奇珍異寶了。”

我聽她的話中有一股酸氣,不禁笑道:“於娘娘來說,這世上最大的奇珍異寶便是弘陽郡王殿下,有了殿下,還稀罕別的麽?”

慎嬪嗤的一笑,雙目熠熠有光:“不錯。我有的,她卻沒有。”

第二天是五月十五,照例要向太後和皇後請安。在濟慈宮裏,太後一時高興,便提議去汴城西北面的景園消夏。我早聽芳馨說過,景園是個風景秀美的大園子。太祖登基之初,在景園中住了好些年才回宮。皇後也贊成,並提議請睿平郡王高思誠和昌平公高思誼也攜家眷去景園小住幾日。太後聽聞更是欣喜,又道:“只是也不能冷落了信王和熙平。都一起去景園樂幾日,難得都在京中,要多多相聚才好。”眾人聽聞都很歡喜,事情就這樣定了下來。

能離開居住了三年的皇城,去往城外的園林小住幾個月,我甚是歡喜。一想到母親和玉樞或許會跟著熙平長公主和柔桑縣主一道去景園,還會見到信王世子高旸,更是無事不滿意。

景園以金沙池為中心,環水建了許多樓台水榭。汴河自西北注入金沙池,從東南流出,橫貫汴城。金沙池北的小山坡下是一片梅林,梅林之上是依山勢而建的清涼寺。自西北岸向南,一路有許多館閣別院。南岸正對梅林之處,獨高聳一座巍巍四層的樓閣,那便是書廒——太祖當年設在景園的禦書房。書廒如今是景園的藏書之所。桃李海棠,臨岸照水,楊柳依依,郁郁蔥蔥。對岸清涼寺的朱墻黃瓦,掩映在叢叢深翠之中。好一個清涼的所在!

皇後說書廒中還有許多藏書,一直無人整理,既然我來了,也不能閑著,因此命我獨居在書廒東面的玉梨苑中。小小一座院落,只有三面土墻,爬滿了橘紅色的淩霄花。好在屋舍還多,只是盡皆小巧,不能和悠然殿的軒闊相比。院中遍植梨樹,綿延向北,直抵金沙池畔。一座漢白玉孔橋筆直地深入湖中,連接一座小小的湖心島,島上東西兩面,分別是兩座闊朗的水閣。島心最高處,是一座觀景八角亭。金沙池並不太大,然而比起益園中的小池,畢竟是雲泥之別。湖邊密密開滿了荷花,清風遠來,香氣宜人。

三位公主和皇後同住,皇太子高顯和弘陽郡王高曜分別帶著侍讀女官獨居一院,其余三位女巡同住在霽清軒中。皇親之中,只有睿平郡王高思誠一家和昌平公高思誼來了。

每天不是在書廒看書,便是在玉梨苑中讀書作畫。只有清晨和傍晚,才偶爾去湖邊散步。夏日漫長,我又畏熱,整日都在屋子裏守著冰躲避室外的酷熱。

六月的一日,下了一場雨。我午睡起來,便坐在梨樹下小憩。風自湖上遠遠吹來,經過一大片茂密的梨樹林,只余一縷柔弱的清香。頭頂上的青梨垂累可愛,如小兒緊握的拳頭。金沙池清波蕩漾,偶爾湧上南岸的浪花,浸濕青石縫中的茸茸青苔,像母親溫柔的撫摸。

我仰頭看著西面的書廒,不禁陷入遐思。芳馨捧了綠豆湯出來,笑問:“姑娘在想什麽?”

我笑道:“姑姑,我聽說當年周貴妃便是在那座書廒裏聽到父親被陳四賁暗害的消息,後來借著一場戲文為父親復了仇,是不是?”

芳馨笑道:“那都是三十年前的事情了,想必連貴妃娘娘自己都記不清楚了。”

我笑道:“前些日子我在書廒整理書目的時候,看見從前太祖的書房中有一方缺了一角的龍紋硯。我似是聽哪位女巡說過,當年先帝對陳四賁動了大怒,砸壞了一只名貴的硯台,想來便是我看到的這塊了。”

芳馨道:“姑娘總是對周貴妃的事情特別留心,連這樣細微的事情都打聽了來。”

我低頭一笑:“宮裏的人又有誰對周貴妃的事情不留心呢。”

芳馨笑道:“也是。貴妃是皇太子的生母,眾人自然會特別留意。想想皇後監國,貴妃隨軍,都是奇女子呢。”

我低頭啜了一口湯,很淡:“所以慎嬪輸給她們,理所當然。”

有睿平郡王和昌平公陪伴在身邊,太後的心情好了許多。睿平郡王高思誠雅善音律,因此湖心島的岸芷閣和汀蘭閣上,常有奏樂和歌唱,宴飲也遠比宮裏來得多。除了宴飲,我並不常見到睿平郡王和昌平公,他們也遠離宮眷,住在北岸的山頂上,甚少來南岸。

這一日錦素來玉梨苑小坐,被一場大雨阻住,待雨勢轉小,她提議去湖邊看雨景。其實我很不喜愛雨天,也並不覺得雨天的湖景有什麽好看。但看到錦素興致勃勃,也不忍拒絕,於是各自撐傘,連丫頭也沒帶,便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