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第2/4頁)

聽音對他笑了笑,她聲音粗,通身熟悉的行伍氣質,讓張勝親切不反感。“家主是懷慶侯之侄武明德,任散騎常侍、右金吾衛兵曹參軍事,大人可以放心了吧?”

張勝被她點中了心事,有點訕訕地摸了摸鼻子。旋即,想到對方的來歷——懷慶侯旁系,心底裏登時敬畏起來。

懷慶侯在無論哪一路軍中,威信都算挺高的。

軍中一貫是有尊奉英雄的傳統,從北燕的睿王爺到晉國的方老將軍莫不如是。

對西北的軍隊而言,能讓他們發自內心敬畏的,老一代人是方老將軍和張將軍。

年青一代則是韋家那個很特立獨行的兒子,可惜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即便他不是死在朝鬥和世家傾軋中,也會因別的而死——他那種人,這世道容不下的——從前一位上將軍輕飄飄地笑談說。

而承前啟後的,就是懷慶侯了。延祚年間不管西魏鬧了多少事,可懷慶侯坐鎮的地方,在他的震懾下都很老實,只除了前些年和北燕打過一場不痛不癢的仗外。

——來人是懷慶侯的侄子,這血統本身就是一種正確。

況且,整個西北一帶,官員武將們大差不差的都是汝寧侯的門生。用何太後的印信調個兵,萬一也是汝寧侯的意思呢?借他一百個腦袋也不能抗命不遵啊。

於是張勝非常識時務地行禮:“末將聽命!”

-------

前方是一所廢棄的村莊,因常年幹旱風沙,土地鹽化,種不出莊家;再者流民湧入,治安極亂,村子裏的人便陸陸續續遷到南部,為當地的豪族當起了隱戶佃農。

剿匪官兵先進了村莊中落腳,將領張勝則跟著使者聽音,去村子深處一間房子裏,見了懷慶侯的侄子武明德。

天色隱隱黑了,屋子裏亮著燈,屋裏坐著的,是一個很俊美的男子,支著一條腿坐在案前;他旁邊站著一個相貌十分清麗的男子,飛眉入鬢,眼角一顆紅色淚痣。

張勝的眼睛從白婉儀身上轉開,心想,這他媽是個女扮男裝吧?

白婉儀女扮男裝,換做普通人,大概也看不出來,就當她是個長相女氣的小白臉了。但這瞞不過爺們兒堆裏出來的煌州軍校尉,他頓時對武明德沒什麽好印象。

哼,貴族公子哥兒領一趟皇差,也忘不了這些聲色犬馬的事兒。

武明貞從桌前站了起來,讓了讓他座:“張大人,本官今夜正式攻羊腚山,你白日探路的情況講一講。”

啊?

張勝傻了,合著他白天打了一天仗,在這位爺眼裏,是個熱身運動?

不過武明德寥寥幾語,倒讓他心裏打敗仗的滋味好受了不少,仿佛是替他開脫了。

帶兵打仗的人最要面子,打了敗仗很擡不起頭。武明德說是探路,也就不存在輸贏的說法了,帶回夠他判斷的信息就好。

他登時對眼前這個侯爺侄兒大有改觀,之前內心還對這場仗有些抵觸,如今趕緊知無不言,把羊腚山的人力、地勢、匪首性情都一一道來。

“布防輿圖……倒真沒有,也沒法畫。”他撓了撓頭,輿圖這種東西本來就要花費很大人力財力,羊腚山的簡陋輿圖他有一份,但也是二十多年前堪的了。至於山上的布防、重心那些,誰又知道。

武明貞蹙眉聽著,這流民軍老大確實是個難啃的骨頭,柳不辭能從他手裏溜走也算本事。

她嘆了口氣。

下午林昭媛匆忙忙帶回了“何貴妃被山匪俘虜”這個驚天巨聞,關於救不救何貴妃,眾人出現了很明顯的意見分裂。

武明貞是無所謂的,反而對黑風軍的老大有了點興趣。白婉儀認為應從大局出發,先找到天子平定朝局,這個思量也是十分理智——她們若救貴妃,勢必要拖慢行程。最近已經沒有傳來柳不辭搶糧的消息了,可見蕭懷瑾已經在往西魏邊境走,她們不能本末倒置啊。

可是德妃卻說:

“她畢竟和我們同宮為妃。”

……同宮為妃。

武明貞不是很懂德妃娘娘的想法。“同為戰友”這種托辭她能理解,但同宮為妃算什麽?

皇後都薨了,你們兩個皇後候選人,不應該掐的死去活來嗎?何貴妃若是死在這荒郊野外,德妃穩坐皇後寶座,豈不便宜?

然而,當時的德妃娘娘雙手握拳,目光灼灼:

“於我而言,貴妃的性命才是最重要的,其他都可以暫時擱置。不,不僅是她,”她頓了頓,目光在武明貞幾人臉上掃過,改口道:“倘若你們遇到危險,我也會奮不顧身、砥礪前行、攻堅克難……救你們於水火中!”

武明貞想到這裏,又嘆了口氣。她能怎麽辦,她也很絕望啊。

德妃娘娘畢竟是她們中位份最高的,得聽她的號令;再說……這話說得怪好聽的,讓人簡直……心裏微甜……忍不住咧開了嘴角_(:зゝ∠)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