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第4/4頁)

見叔父面容冷峻,眉宇間隱有怒意,何韻致有些擔憂,問道:“叔父,怎麽了?是政事有麻煩嗎?”

何道庚收回神思,看著侄女,一時也拿不定要不要告訴她這件事,畢竟此事乃絕密。

他雖然推測出了蕭懷瑾離宮一事,卻沒有去問太後,更沒有聲張。皇帝走了,眼下形勢,對何家是有利的。太後監國已經是眾人習以為常,她日後必然還是要倚重娘家。

所以此事何家不但要裝糊塗,甚至還要幫著掩護。

但何貴妃是什麽調性,他這個將她教養長大的叔父很有信心。她小時候就可以跟著他們旁聽朝政要事,甚至一同討論提出見解,她應該是心裏有數的。

這樣想著,何道庚嘆氣道:“陛下不知何故,出宮了。太後送你來大慈恩寺,說陛下是重病,實則是為隱瞞。”

“啪嗒”幾聲稀落的響動,何貴妃手中的佛珠掉在地上,滾了一地。

那一瞬間,她震驚,震驚之下慣性想了很多。

沒有什麽氣憤惶惑擔憂,大事面前,她向來不會被情緒左右。片刻後,她沉聲道:“叔父,我得去找他。”

“胡說什麽!”

何道庚斷喝她:“如今世道亂,你一女子出去,何其危險!再說找陛下這種事,家裏自會安排,你一女流能幫得上什麽!”

何韻致被訓斥也了沒委屈生氣,在談論家族大事時,面對家人的訓斥她向來是心平氣和。

“但是家裏真的會去尋陛下嗎?真的能去尋陛下嗎?”面對叔父的訓斥,她平靜反問道。

何道庚啞聲。

——會找嗎?未必。

太後只要監國了,大權又會回到何家這邊來。這才是何家樂見的。

蕭懷瑾在位時咋咋呼呼,一會兒鬧出科舉,一會兒想提拔寒門,那點心思全無遮攔。先帝當年好歹還徐徐圖之,溫水煮青蛙的,只不過還沒來得及熬死那些大世家,他自己就先被黨爭和後宮給坑死了。且蕭懷瑾還有點乖戾,別人越反對他越要杠,弄得何家對他挺頭疼的。他走了是挺好。

——此乃不會找。

當然,蕭懷瑾離宮,從長遠看也絕非好事,一旦他出宮的事大白於天下,舉朝嘩然,而蕭懷瑾又回不來,甚至要另立新君,新君好不好拿捏還是兩說。

但盡管如此,何家也不能派人去找。倘若他們派人轟轟烈烈地找到了蕭懷瑾,卻被人詬病為何家私藏、挾持了天子,這又怎麽去澄清?

——此乃不能找。

何韻致也料到了家裏的想法和難處,這才闡明了她的理由:“你們不便尋,也不想尋。但是,倘若我去找,那就不一樣了。我是陛下的妾,是貴妃,皇後死了我就是他的後宮第一人,一旦陛下離宮之事被發現,我千裏尋夫,不但不會遭人詬病,反而會被天下傳頌,聲名遠揚。”

何貴妃說到這裏,微微一笑:“家裏不是一直想讓我當皇後嗎?有了這一層聲望在,且立下這樣的功勛,你們朝堂上一番陳情,誰敢置喙?待那時,我不但是皇後,還是賢後。”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要博富貴就要大膽。

何道庚蹙眉,心知侄女說的不錯。

長遠來看,何太後可不如這個侄女何韻致來的聽話。

無論怎樣,家裏都會想辦法讓韻致當上皇後,生下兒子——哪怕她懷的不是蕭懷瑾的種,只要是她生的,他們就能把他扶上帝位。

一個家族若想要綿延長久,則在凡事取舍上,都要隨時占據主動,無論做出什麽選擇,都能轉化為利——若不找皇帝,太後監國,是對何家短期有利;若貴妃去把皇帝找回來,收獲盛名,立後生子,是對何家長期有利。

“好吧,待叔父回去後,與你父親、爺爺商議一番,畢竟這事做不得兒戲,你的性命更重要,”何道庚是個果斷的人,心裏已經聽進了侄女的話。“若你爺爺肯同意,到時候家裏派兩百死士暗中護送,保你平安。”

何韻致自信滿滿道:“叔父不必過於擔憂,侄女畢竟也是馬球贏得了北燕的人,即便遇到什麽事,還不會跑麽?”

聽她調侃,何道庚大笑起來,何貴妃也笑了。

——她終於可以離開這個該死的禿驢廟了,為此想方設法舌燦蓮花,也真是好不容易。

何道庚看著侄女舒心的笑意,見她豐腴的臉蛋清減了不少,不免心疼:“這幾日你好好休息,若有什麽事,都跟叔父講。”

何貴妃點點頭,一點都不客氣:“我想吃肉。”

何道庚:“……”

“烤雞。”何貴妃又追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