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寒露(6)(第2/3頁)

她說:“我有要緊事面見老佛爺。”說罷疾步過了慈寧門。

太皇太後才禮佛出來,見她來了心下倒安定了,站在門前笑著說:“這會子過來做什麽?”

她蹲福請了安,上前來攙扶,委委屈屈說:“皇祖母,我做了件錯事兒,要請皇祖母責罰。”

“我原預備讓人請你來陪我吃酒膳呢,沒想到你竟先來賠罪了?”太皇太後笑吟吟道,一面往次間裏引,把跟前侍立的都打發出去了,才道,“什麽事兒,弄得這麽正經八百,怪唬人的。”

結果她跪下了,磕了頭說:“皇祖母,今兒我見了忠勇公福晉,說了幾句話,這會子想來大大不妥。我沒了主意,唯恐生出事端,特來向皇祖母告罪。”

太皇太後見她這麽隆重,心下便一沉,只是礙於她封了皇後,也不能太傷她面子,便讓她起身並賜了座,“先別忙磕頭,什麽要緊事兒,總要說明白了,我才好替你做主。”

於是她把自己和薛福晉的對話,一字不漏又向太皇太後復述了一遍,最後怯怯說:“ 我也不敢欺瞞皇祖母,薛公爺是我幹阿瑪,又是先皇後的父親,我心裏還是顧念他們的。可我如今既進了宮,就是宇文家的人,世上也斷沒個為了幹親,損害夫家的道理。我就是有個想頭兒,要是薛公爺能把兵權交還朝廷,自己辭官下野,主子興許看在他早年的功勛上,能留他一條性命。”

太皇太後聽完,長長嘆了口氣,“你重情義,我早就知道的,有這想頭也是應當,誰願意鬧得頭破血流,你死我活?可你到底不明白朝堂上那些事兒,膽子是權力喂出來的,權力越大,野心就越大。我經歷了四朝,見過太多的爭權奪利,人心真是貪,從別人碗裏扒拉吃食,那是件高興的事兒啊,嘗到了甜頭,誰還願意生火做飯?莫說薛家不肯放權,就是放了,他的那些朋黨們也不會安生,朝中勢必會有一場大變革。”

橫豎想保全,希望是不大了,嚶鳴低著頭說是,“奴才糊塗了。我這會子就是怕,我出的那個主意……”

太皇太後瞧了她一眼,“這個主意是真不好,雖說後頭還接著勸他致仕,可你想過沒有,倘或他只做了前一半兒,後一半兒沒聽你的,你就是給皇帝下絆子,有意的坑他了。”

嚶鳴心頭作跳,她自然也是發現了這個錯漏,才急著來找太皇太後補救的。要是薛家明兒當真呈報朝廷,說病重難以離京,那她今天見了薛福晉就成了所有人心頭的刺,屆時她能不能再在這後位上坐下去,齊家能不能保得滿門性命,就難說了。

她復又跪在太皇太後腿邊垂淚,“皇祖母,您原諒我的自作主張吧,這回我錯得過了,只怕還要連累家裏……”

太皇太後沉默了下,還是將她拉了起來,“明兒過大征禮,欽天監看了日子,下月二十太陰犯房宿,宜婚配。”說著頓下來,捋捋她的鬢發說,“立後是驚天動地的大事兒,一旦定下,若不是犯了大罪,絕不會更改。你要是尋常的嬪妃,這會子就該降罪了,可你是皇後,有點兒小小的錯處,我也包涵了。不過你要記住,只此一次,下不為例。別說是薛家,就是你齊家,你是出了門子的姑娘,也不宜再過問娘家的事兒了,可要記住了。”

嚶鳴說是,“一切聽皇祖母吩咐。”

太皇太後畢竟是幾朝歷練出來的,這點事兒好像也沒在她心裏掀起什麽波瀾。她甚至留她進了膳,席間叮囑她:“明兒還是要上皇帝跟前去,把這事的原委告訴他,不必隱瞞什麽。夫妻和敬最要緊,你們才開頭呢,要是這頭沒開好,心裏有了疙瘩,往後的幾十年怎麽處?”

嚶鳴自然沒有不答應的。回去的路上松格說:“老佛爺總算還顧念您,其實這件事不向慈寧宮回稟,薛福晉也不能滿世界嚷嚷,說是皇後娘娘給我們出的主意。”

嚶鳴搖了搖頭,“這會子有你說話的機會你不說,回頭想說的時候,讓你有嘴說不清。我去見了老佛爺,反倒能安她的心,知道我自此不會再過問薛家的事兒了。對薛家我算盡了意思,往後再有遞牌子一概不見,橫豎我的能耐就到這兒,我對得起深知了。”

太皇太後是最老道的政客,第二日幹脆使了一招釜底抽薪,派了三位專事負責慈寧宮的太醫登了薛家門,美其名曰“老佛爺得知公爺要帶兵出征,特派近身的太醫來替公爺請脈,以保公爺路上平安”。這麽一來斷了他稱病滯留的可能,也好催他盡快上路,以防生變。

皇帝呢,一向耳聰目明,他哪能不知道昨兒薛福晉進宮的消息。他只是有點兒生氣,為什麽她沒有第一時間來找他,明知道他和薛家不對付,為什麽還要見薛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