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戰史上的奇跡

崇禎二十年六月,就在大明國內正在經歷著一系列新的挑戰和改革時,遠在數萬裏之外的大西洋上,大明與荷蘭混編艦隊,在多佛爾海峽附近,與英國皇家海軍主力戰艦編隊展開了大戰,當英荷兩國高層人士的目光都聚焦在多佛爾海峽上時,一場改變戰爭格局的奇襲計劃也已經進入到了實施階段。

大明北海和南海艦隊組成的混合艦隊是於崇禎十九年九月抵達阿姆斯特丹港的,在受到了荷蘭方面的隆重歡迎後,雙方海軍高層人士舉行了數次會商,研討如何協調雙方戰艦在即將到來的大戰中的配合問題。

大明混編艦隊都督劉國能早就得了旨意,要多學多問多看,盡可能多的從荷蘭海軍方面學到更多實用戰術,並且在接下來的戰鬥中,在不被當槍使的情況下,與荷蘭方面展開密切的配合。

其實這就是說,大明艦隊既要盡量聽從荷蘭將領的指揮,但也要審時度勢,不要被當做炮灰放在前面沖鋒陷陣,這其中的尺度和分寸,需要劉國能等人好好掌握。

在雙方協商好之後,雙方艦隊先是在荷蘭近海水域接連舉行了幾場演習,以便於在演習中尋找雙方配合上存在的問題並迅速予以解決,兩個月之後,在配合越來越默契的情況下,雙方海軍組成了混編艦隊開始擴大化的演習,並將演習地點轉移到了遼闊的大西洋上。

經過長達半年各種各樣的演習之後,雙方艦隊的默契度越來越高,艦與艦、小規模艦隊、大艦隊、混編艦隊之間的各種配合也日臻完善,最後,在經過兩場實彈演練之後,大明荷蘭混編艦隊司令官、荷蘭海軍老將申魯普,在與劉國能、鄭芝豹等人商談之後,決定雙方混編艦隊在補充完畢後開赴大西洋,尋找英國海軍主力艦隊,並與其進行會戰。

而與此同時,荷蘭海軍少將德·耐特,則是率領另一支規模較小的明荷混編艦隊,悄悄離開阿姆斯特丹,向英吉利海峽駛去,這支小型艦隊將會以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方式,對英國本土展開一場教科書般的奇襲。

德·耐特所率艦隊由二十四艘中型炮艦、二十艘小型炮艦、十艘縱火船組成,這其中就有大明北海艦隊的四艘“補天”級、兩艘“裂天”級炮艦,大明海軍艦隊提督鄭芝豹隨同指揮。

年約四旬的德·耐特是荷蘭海軍公認的優秀將領,在英荷兩國爆發海上沖突以來,曾經數次指揮荷蘭艦隊與英國艦隊交手,並取得了不俗的戰績,但由於英荷兩國海軍之間炮艦噸位和火力差距頗大的緣故,荷蘭海軍始終無法取得重大戰果。

心思縝密的德·耐特眼見奈何不得英國人,經過慎重思考和策劃後,德·耐特拿出了一個極為大膽的計劃,並最終獲得了荷蘭高層的同意。

德·奈特通過在英國本土附近作戰的實踐,認識到了夜間偷襲的可能性,並利用間諜獲取了泰晤士河的潮汐、水位、航線等情況以及倫敦地區的軍事河經濟情報,還對水兵進行了夜間戰鬥的訓練。

在得到元首的授權之後,他制定了一項大膽罕見的作戰計劃:先將艦隊在特塞爾島外緊急集合待命,然後覓機偷偷駛入泰晤士河口,沿梅德韋河溯流而上,直達英國艦隊的戰艦船塢查塔姆,然後將英國戰艦擊沉或焚毀。

之所以謂之“大膽”,主要因為這一計劃有著極大的風險:姑且不論沿途有英國的各種防禦設施,僅泰晤士河口和梅德韋河就多沙洲淺灘,只有漲潮且順風才能通過,稍一疏忽,錯過潮位或是風向不順、風力不夠,則軍艦就有擱淺的可能,況且英國海軍的全部戰艦未必都已進港不能作戰。

另外,梅德韋河口和查塔姆之間,設有一根長達八百米、重十四噸的橫江大鐵鏈,正是因為鐵鏈和諸多炮台的存在,英國人才做夢也沒想到,居然會有異國艦隊敢前來送死。

都說戰爭是一場豪賭,那麽勝利女神大概常常會去眷顧那些敢於在關鍵時刻擲下巨注的人物,在極其隱秘的狀態下,一場世界海戰史上的奇跡即將上演。

“將軍閣下,還有兩個小時,我們的聯合艦隊就會抵達泰晤士河口,隨後的一切將交給上帝來安排,結果是我們人類無法預料的,希望我們的計劃能夠成功!

我非常感謝大明帝國能夠派遣強大的海軍艦隊前來協助我們與英國人作戰,如果戰爭的勝利最終屬於我們兩國,那將來在我退休之後,我會十分自豪的回憶起,當年曾經與鄭將軍這樣年輕有為的大明高級將領並肩作戰,願我們兩國之間的友誼長存!”

風平浪靜的大西洋洋面上,奇襲英國本土的戰艦編隊即將進入英吉利海峽,大明南海艦隊“裂天”級戰艦“怒濤”號的二層甲板上,一身筆挺軍服的德·耐特正在與鄭芝豹愉快地交談著,他們身邊是一名不到二十歲的青年人,這名擔任通譯的青年,正是當年留學歐洲的數百名少年中的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