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章 大明新藩屬國條例

華夏先賢們雖說留下過“遠交近攻”的名言,但朱由檢在細細探究過、並且結合後世的經驗分析後認為,這句話裏“攻”的含義是非產廣泛的,並不僅僅是指的武力,還包含著經濟和文化等其他各方面的因素,要是單純把“攻”當成武力征服,那就完全背棄了祖宗們的真實用意。

“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再次伐兵,其下攻城。”

要想建立一個東南亞儒家文明共榮圈,對大明各個近鄰,尤其是東南亞諸國,在武力威懾的前提下,從文化和經濟方面著手,要比使用武力更能徹底達成目的。

經過與內閣諸臣反復研究和商討,針對朱由檢提出的宏偉計劃,大明朝廷相繼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目的當然是讓整個東南亞地區的人民將來能夠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首先就是東南亞諸國政府要統一上表,明確與大明為宗主國和藩屬國關系,為此,鴻臚寺將分遣官吏出使每一個國家,然後將各國的表章及使節帶回大明。

只要大明與各國之間的地位關系確定無疑,那大明將會保障各國現任國主家族及後裔執政地位的安全,絕不支持和允許其國內出現推翻現任政權的情況發生。

一旦某國出現局勢動蕩,有政權更叠的危險,那作為宗主國的大明,將會派遣官軍前往事發國,協助其“合法”政權鎮壓反對勢力,直至其國內局勢完全平穩為止。

與上述條例相反的是,如果某一國不承認大明宗主國地位,那其政權的合法性將不會受到大明朝廷的承認和保護,如果其國內發生內亂,大明將會支持“正義”的一方成為合法政權,並會給其為爭取自由的鬥爭提供多方面的援助。

大明朝廷歡迎各國政要及貴族子弟前來留學,大明會在理工學院專設人文學院,挑選大儒名士擔任授課老師,專門教授這些留學人員儒家文明的“精髓”,以使其將來執政後,能夠充分理解和接受儒家文明的內容,並在其國內大力推行。

其次,凡是承認雙邊關系的各國,都要在本國大力開展學漢話、著漢服、認漢字、習漢俗的運動,大明會選派人員分赴各國,對其進行指導和培訓,力爭使各國與大明之間形成文化背景相同、語言相通的良好環境,促進各國民眾之間可以進行無障礙交流和溝通。

此條將與第一條合並執行,拒絕或抗拒者,均會被大明朝廷視為有意與宗主國進行全面對抗,因此而產生的後果,將由抗拒者自負。

其三,為促進各國經濟的繁榮和發展,提高各國民眾的生活水平和質量,大明朝廷將會加大對各國經濟援助的力度,在大力采購各國商品貨物的同時,讓大明的優質商品更多的進入到各國市場中,使更多人能夠享受到這些精美的商品。

其四,除了大明銀幣以及銀票以外,各藩屬國不得接納其他任何國家的貨幣在本國市場流通,一經發現有此行為,將會追究相關人等之責任。

大明會在各國開設使領館,並派駐相關人員,幫助其政府監督一切違背條例事件的發生。

大明使領館將會開設在各國繁華城市及地段,使領館被視為大明國土的延伸,未經大明朝廷允許,任何人都不得踏入使領館安全範圍之內,否則將會被視為對大明國土的侵犯,有此引發的嚴重後果將由挑釁者自負。

聖旨發出後,參與條例制訂的鴻臚寺卿鄭芝鳳回到署衙後,立刻召集司內高官們研究制訂相關措施及派遣各國的使節,半月之後,一支支目的地不同的使團,分別自天津衛碼頭登船後前往馬尼拉,然後在當地駐軍護衛下出使諸國。

北海艦隊雖然已經遠征歐洲,但大部分官軍並未跟隨艦隊西行,因為海戰不用登陸作戰,所以除了回返登州駐地的官軍外,在馬尼拉還有五千人留守,這支官軍由參將李定國統一指揮。

李定國已經接到旨意,要即刻備戰,雖是應對可能會發生的不遵守新條例的狀況。

朱由檢的旨意很明確,一旦有此類狀況出現,駐軍務必以最快的速度將其徹底鎮壓,朝廷只看結果,不看過程,采用何種手段,全憑守將自決。

這幾句話的含義相信李定國會理解的很透徹。

以大明官軍現在的威望和聲勢,朱由檢不認為這次出現什麽大的風浪,大明宗主國的地位是兩百年來諸國一致公認的,現在自己只不過是以一種新的形式再次確認一遍而已,他真心希望不要引起各國的誤解,他是非常真誠的向帶著大家一起發家致富的。

不過,要是真有不識擡舉者,朱由檢相信大明官軍會教他如何做人。

一百年前西班牙人征服呂宋時,可是掀起一片腥風血雨,到最後那些猴子樣的土著還不是乖巧如貓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