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撐腰

新設立的鄉鎮以當地地理特征命名,直屬縣衙管理,主官佐貳任期五年,由吏部予以考察,到時視政績決定升擢還是罷黜。

這項政策其實算是打破吏員因身份問題而無法升遷的一種延續,新的崗位都是朝廷流官身份,這讓吏員們又多了一條晉升的渠道,從而更好的調動和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和上進心。

這一點已經通過無數例子證明過了。

在持續數年的大規模異地搬遷安置過程中,各地湧現出許多能力突出、但之前礙於不是科舉出身而只能做吏的人才,經當地主官舉薦,吏部核驗後,這些實幹能力強的人才都轉為了朝廷經制官員,極大的帶動了大批與他們身份相同者的幹事熱情,效果也是非常良好的。

在鄉鎮一級政權設置完成後,與之相對應的是各村裏長,這些人也將會獲得一定的補貼,讓他們更有歸屬感和責任感,明白自己是在為朝廷做事,增強他們的對大明的向心力。

裏長與後世的村長不同,因為按照大明的制度,每一百一十戶為一裏,並設裏長一名,而天下村落如此眾多,人口稠密地區的一個村子就會有好幾個裏長,這樣能夠更好的預防村霸的產生。

絕對權力產生絕對腐敗,必須建立相互制約機制,才能降低腐敗的發生率,減輕對社會的危害性。

現在大明的裏長基本都是由頗有資財和名望的鄉紳擔任,這些人對國家民族的認同感很弱,遇事首先考慮的是本族的利益,雖然從人性角度上說,這樣做似乎無可厚非,但從民族大義的角度來講,這種做法終是欠妥。

朱由檢會授意內閣行文各地官府,今後在選任裏長時,經過嚴格篩選和考察,增加退役官軍擔任此職的數量,以此來制衡鄉紳大戶。

退役官軍入選裏長的,必須是服役五年以上並且識字者,參加過剿賊平虜戰役者優先。

軍人的服從性和忠誠度一旦養成就很難改變,這類人擔任裏長相對來說會讓朝廷放心不少。

在想清楚應該通過孫成一家的遭遇達成什麽樣的目的後,朱由檢下旨招閣臣入宮議事,順便吩咐下去,讓錦衣衛把他們一家三口搬遷到皇莊安置。

閣臣們入宮之後,孫傳庭把內閣於短時間內議定的策略做了稟報,朱由檢對此表示滿意,並順勢拋出了自己的方案,由閣臣們議定具體細節並盡快在大明推行。

隨後的幾天裏,朝堂上因為吳偉業這篇文章引發的議論聲持續不斷,這其中既有誇贊朱之瑜、吳偉業的,也有不少聲音是針對他們倆和報社來的。

有說吳梅村妄言邀名的,有說他嘩眾取寵的,有說他故作獨醒之態的,有說報社諸人公然給盛世抹黑的,有說此文針對今上及朝廷、誤導輿論、報社職權似有太大之嫌的,而最後這一條,似乎是所有反對聲音最終的目的所在。

幾乎所有有心人都看得出來,皇明周報看似只是一份報紙,但它巨大的社會影響力正在慢慢凸顯出來,報紙上登載的所有信息,很短時間便會被廣泛傳播開來,而大多數看報之人,幾乎都會選擇對報紙上信息的無條件信任,若是以此來對付政敵,那可是一件犀利無比的大殺器。

在這些反對聲中,尤以督察院系統的禦史言官們最多,他們認為,報社不應該有朝廷的行政職能,如果不加以限制,報社的權利會淩駕於某些有司之上,若是被有心人所利用,對社會造成的危害是非常巨大的。

在一片紛紛擾擾的爭議聲中,一封封要求限制報社權利、選派能臣幹吏進駐報社的題本送入內閣,閣臣們閱罷不敢擅專,於是,這些題本被送入宮中以供禦覽,但宮中卻沒有任何動靜傳出。

聽聞如此多對報社和個人的不利言論,報社編輯部成員以及兩名當事人對此反應不一。

報社的工作人員中,有不少人害怕不已,擔心因此會遭到打擊報復,畢竟那些反對聲音手中可都是握有實權的,尤其是那些禦史言官,自己要是不小心被對方抓住錯處,那可就前程盡毀了。

吳偉業則是激憤異常,揚言要在下一期報紙上發文,對這些反對者進行有力的駁斥;而朱之瑜則是一副坦然處之的做派,行舉間與往常無異,在他的勸說和影響下,吳偉業也變得安靜下來,而報社內略顯慌亂的氣氛也變得安穩起來。

過了兩天,一件皇帝親筆手書並用印的橫匾被王承恩親自送到了報社,在朱之瑜等人叩拜後,橫匾被端端正正的掛在了報社公署大門正上方,消息一傳開,所有反對聲音戛然而止。

橫匾上書寫著四個遒勁有力的大字:天下良心。這四個字透露出來的信號足以平息一切反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