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五章 師範才是教育發展的基礎

朱由檢提出在大明有條件的地方開辦學堂的號召,得到了閣臣們的一致響應和擁護。

有教無類。

聖人之言不能流於形式和口號,必須紮紮實實地予以貫徹和落實。

一想到多年以後,知書明理、溫文爾雅的君子在大明各地隨處可見的景象,閣臣們也不禁暗自歡欣鼓舞。

這可是當初自己做閣老時制訂的政策,才有了今日如此之盛世模樣,自己百年後,子孫後代也能有可仰仗的資本了。

當聽到朱由檢在為師資力量憂心時,溫體仁提出了一個令人眼前一亮的解決方案:限制科舉年齡,把諸多老齡諸生排除於科舉門外,然後強行征他們進入官辦學堂,擔當教書育人的神聖使命,這項新政從即日起開始實施。

溫體仁的策略不禁讓朱由檢為之拍手叫好。

在科舉盛行的大明,許多讀書人為了達成進入體制之內,享受其中無數特權和好處的目的,把畢生的精力都投入到了科考當中。

在這個平均壽命只有四十余歲的時代,很多年過半百,甚至年過花甲的老童生,以執著的精神和頑強地意志,雖然屢屢受挫,但卻一直戰鬥在科考的行列之中,直至帶著滿腔的恨意離開人世為止。

這批人的身份全是諸生,他們為之奮鬥終生的事業就是舉業。

因為中舉就意味著邁入了士紳的行列,可以享受到的特權會給他們自己和家族帶來無數的便利和實惠。

只可惜,絕大多數人一輩子也只能在舉業門外徘徊,終其一生也無法敲開那扇大門。

鑒於此種狀況,溫體仁提議,將參加舉業的諸生最高年齡限制在五十歲以下,超過年齡限制的均不允許參加各省組織的秋闈。

這條措施出台不會引發太大的風波,相反,這種新政會讓占據科舉考試大多數的年輕文人們拍手稱快。

因為這意味著,他們的競爭對手驟然間減去不少,會讓他們的壓力小了很多。

至於因年齡受限失去科舉資格的老童生們,盡管會對朝廷的政策大為不滿,甚至有可能找到官府吵鬧,但卻改變不了既成的事實。

為了防止這批老童生們因為心懷怨恨而已各種理由拒絕被征召,溫體仁接著建議:如果有人惡意拒絕擔當教書育人的神聖使命和職責,當地教諭將會剝奪其諸生身份,將其打回到白丁行列之中。

這條建議確實狠辣之極,可以說是直擊要害,等於一下子捏住了老童生們基本失去功能的高丸,讓他們瞬間便失去了反抗之力。

閣臣們都對老溫的陰狠心生忌憚,但同時也對這條策略的可行性表達了贊賞之意。

沒想到自己苦思多日無果的事情,被老溫輕而易舉地給解決掉了。

這是標準的一手大棒,一手胡蘿蔔。

只要你乖乖地,那麽就會有胡蘿蔔吃,一旦想反抗,滿是倒刺的大棒劈頭蓋臉就砸下來。

沒想到自己苦思多日無果的事情,被溫體仁輕而易舉地給解決掉了,朱由檢心下舒爽之余,狠狠地誇獎了溫體仁一番,盛贊老溫不愧是老成謀國之臣,並希望老溫能盡量發揮余熱,造福大明黎民眾生。

老溫在朱由檢的誇贊聲中帶著一副矜持自得的神態坐了下來,伸出滿是老年斑的手掌捋著花白的胡須,心裏也是暗自高興不已。

“皇帝表揚人總是如此地直白,不過,老夫聽著就是很受用。

自己現在要是年輕十歲多好,依著自己的能力,這首輔位子哪有別人的份兒。”

在完美地解決了師資力量的來源後,朱由檢決定,將縣一級的教諭品級提升為正八品,州一級教諭為從七品,布政使司教諭為正六品。

另外就是各地教諭要有單獨署衙,不再與當地官府合署辦公。

各地要根據實際情況,為教諭配置相關人員和設施。

各級教諭每年要拿出至少三個月的時間巡視各地學堂,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如遇自己職權範圍無法解決的事項,要逐級向上級教諭稟報,直至問題得到徹底解決為止。

初級學堂師資力量問題總算是得以緩解,但離徹底解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接下來朱由檢要面對的是更為棘手的問題。

那就是中級學堂的師資問題。

這些老童生所起的作用也只能是開蒙掃盲,因為他們大部分人本身就缺乏基本的數學知識,所以無法指望他們去教授孩童們更多對社會發展有用的理科知識。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師資和相關課本缺一不可,但是這兩樣卻是大明極為稀缺的。

宋應星編纂的天工開物雖然已經被朱由檢下令大量印刷,但這本著作嚴格意義上來說,更像是一本科普讀物,缺少創新性和前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