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一章 新設府縣與駐軍

在朱由檢的計劃中,首先就是更改地名和設立新的攻防體系。

遼東地區改為遼寧行省,取遼地安寧之意。

遼東巡撫改為遼寧巡撫,盛京改回沈陽,原遼東巡撫官署由錦州移至沈陽。

設沈陽總兵,駐軍五千人,總兵人選由孫傳庭與盧象升挑選合適後上報朝廷。

這支駐軍主要針對的是北地的生女真,還有從建州逃過去的殘余八旗勢力。

朱由檢心裏清楚,雖說官軍在半道夾擊清軍大獲成功,就算這些清軍全部被清剿,但別忘了原本留守盛京的兵馬還有不少。

劉國能和張文耀部人數過少,不可能會在大軍到來之前攻破盛京,也不可能將留守的清軍全部殲滅,這些清軍肯定會提前數天甚至十天便得知主力大敗的消息,這段時間足夠他們做出準備和選擇了。

據戰報上分析,現在的戰場距離盛京還有兩百余裏,途中還有遼河等數條河流為屏障,十幾萬官軍除了分兵向東攻打遼陽、海州等地以外,剩余的大隊人馬就算一路順暢的行軍到盛京,也至少需要五天左右。

並不是官軍不想快速行軍,而是因為後勤保障跟不上的緣故。

十幾萬人每天消耗的糧食物資是個驚人的數字,就算勝利後有繳獲,但大部分還是需要輜重營每日不間斷的往返與寧遠與前線之間運送物資,錦州會有糧食儲備,可也只是起到補充的作用。

這先後算起來十幾日的功夫,依照八旗嚴格高效的制度,將會有大批的人口物資軍隊迅速的遷向東北方向。

這些人會依托那些深山老林來生存,也順便對抗將來明軍的清剿,以圖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其實這個也無所謂,這批人的存在正好給了官軍練兵的機會。

隨著遼東全境的收復,國內外已經沒有了比較大的戰事,時間一長,官將士卒難免就會懈怠下來,日常的操訓就會慢慢荒廢,這並不是一件好事。

而有八旗這股殘余勢力存在,至少讓大家時刻感到警醒。

朱由檢打算讓整合後的官軍輪流前往關外駐守,然後要時常派出去剿敵,通過這種方式保持大明各部官軍的戰鬥力和意志力。

等到遼東地區開發取得一定的成果後,軍隊和官府要向北推進,將後世屬於中國的土地盡收囊中。

好戰必亡,但忘戰必危。

這一條要謹記,並且要世代謹記。

接下來就是針對遼東其他地區的布置。

赫圖阿拉改為松原府,遼陽地名不變。

設立松原分守參將,官軍住三千人,參將人選方案同上。

松原駐軍針對的是後世吉林一帶的生女真或者是其他反抗大明的部落武裝,順便防範有可能來自鴨綠江對岸的攻擊。

這一地區也有大片肥沃的田地,以及原始森林中優質的木材和藥材,由於人口極度匱乏,這些優質資源都處在閑置的狀態,著實令人可惜。

朱由檢的計劃是,將來除了當地居住已久的遼人、被擄去的明人之外,還要從山東大規模向遼東移民,讓後世被逼無奈的闖關東,變為有組織的開發遼東,讓這片富饒的土地早日為大明的發展做出貢獻。

山東行省轄下靠近兗州府的各府州縣,這兩年已經向南四湖地區遷移了百余萬人口,原先荒草叢生、沼澤遍地的南四湖地區正在變成人口稠密的新生之土,移民們新開墾的田地也開始產出大量的糧食,這次移民開發已是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但是山東西北方向的濟南府、東昌府以及東面的青州府,依然有大量人口依靠著官府的救濟而存活。

持續的旱災越來越重,有些地區已經連續幾年基本不見雨雪,境內的河流都已幹涸見底,各地官府雖然盡心盡力派人到處打井修渠,但在生產力極度落後的當下,這些措施見效極慢。

一口水井澆灌面積大約在五十畝上下,如此廣袤的土地,那得需要多少口井?

打井也需要周期,並不是十天半月就能完成的,而且這是門技術活,從勘探到挖掘再到燒磚貼井壁,都需要專門技術人才來指導。

為了這件攸關國計民生、子孫後代的大事,工部都水司將所有懂技術的官員吏員全部派了出去,每人都劃分了指定地區,在當地官府的配合下指導農戶打井抗旱救災,現在工部都水司平日裏只有幾名小吏值班,就連郎中也早就被打發出了京城。

山東往遼東移民相對來說要容易一些,只要在官府的組織下,沿著唯一的官道一路往東到達登州府,然後再沿著劉國能、張文耀部的路線再走一趟就可以。

這條移民路線的好處是,鄭家船隊運來的糧食可以在登州靠岸卸載,或者直接卸載到對面的遼東灣,這就節省了很多陸路運輸所需要的人力物力,最大程度減少途中的損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