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五章 爭議

說話的是都察院右都禦史施邦曜。

這位名臣在信陽州事件發案後被朱由檢派到了河南行省,專督地方官府遷移安置災民事宜,這一去就是近一年的時間,直到崇禎十年年底才回到了京城。

“施卿有何建言盡管講來!”

“啟稟聖上,臣以為,首輔之數策雖是可行,但臣依據本職來看,若官員依舊憑借勘合入駐驛站,享用朝廷之公帑以利己,且其中人情仍在,還會有許多冒用之舉生發,此實為治標之舉!故此,臣以為,不若直接取締勘合,改為按職級發放津貼,以防他人冒用勘合坐享其成。此乃臣之淺見,還望聖上思之!”

施邦曜這番建議是從自身職業的角度來看問題的。

他對大明官場的風氣再熟悉不過了,溫體仁提出的驗看勘合之舉貌似合理,其實還是有很大漏洞可鉆的。

官場上的人情勾連就是最大的障礙。

沒有品級的驛丞很難抗住打著某某高官的旗號入駐的人。

在某些人的威逼之下,九成九的驛丞會選擇睜一眼一閉眼,反正花的不是自己的銀錢,幹嘛去得罪一個有權有勢的人?

而若是想防止這種白白耗費公帑的行為,那就少不了都察院的監督。

但這件事難度太大了,以都察院現在的力量根本無法做到。

大明驛站的數量實在是太多了,近兩千處驛站分布於十幾個行省之內,這得需要多少禦史,花費多少時間才能監管的過來?

但是制度的缺陷又不能視而不見,施邦曜思忖半天終於想到了這個辦法。

施邦曜的提議讓朱由檢頓時感到眼前一亮,這條建議有些像後世將暗補改為明補的味道,如果能夠順利實施的話,那驛站的商業屬性將會更強,管理上也少了麻煩和漏洞。

但是現在就這樣做的話,恐怕會受到整個官員群體的抵制。

幾乎所有的官員都認為,驛站是朝廷的,他們能夠免費入住是官威和體面,給朝廷效力憑什麽還要花錢?

就算有補助也不行,那樣傳出去會有失體面,而他們的體面就是朝廷的體面,他們丟了面子就等於朝廷丟了面子。

不是錢不錢的問題,是面子,懂嗎?面子大於天。

所以說,施邦曜的建議雖好,但現在暫時還不能實行。

果然,沒等朱由檢委婉的說出自己的意思,殿裏已經有了反對的聲音,理由和自己想的一模一樣。

“啟稟聖上,臣不贊成施憲台此議!”

出言反對的是兵部尚書楊嗣昌。

“驛站接待朝廷官員之規久已有之,正是此舉才將官員與其他人等區分開來。天下諸官皆是為朝廷效力,而驛站亦是國有,豈有朝廷向官員索取費用一說?此舉若行,傳出去將會引世人恥笑,更會傷及天下群僚之顏面,殊不可取也!”

楊嗣昌邊說邊搖頭道,臉上的神情也是相當的不滿。

“臣附議本兵之言!過去窘迫之時尚未有此行舉,現今朝廷財政大為寬裕,且將來會更加充盈,如此之下豈能行此不義之舉,施憲台謬亦!”

侯恂也是站出來表達了反對之意,並且理由更加充分。

朝廷窮的時候都沒這樣做,為啥現在有錢了反而開始算計開了?

“臣贊同部堂之論,首輔之議已是極為可行之舉,相信天下官員也會遵章執行,但施憲台此議卻是有些過矣!臣附議首輔之議,還請我皇慎思之!”

一向很少發表意見的範景文也站了出來,旗幟鮮明的倒向了楊嗣昌和侯恂這一邊。

剩下的重臣裏,溫體仁本就對施邦曜反對自己感到不滿,此時雖未明確表態支持楊嗣昌,但沉默已經是最好的表達方式了。

而孫傳庭和陳奇瑜雖對施邦曜的提議略感不滿,但兩人因為參與議事次數太少的緣故,不想一上來就樹敵,所以不約而同的采取了不表態的方式。

而司農寺的兩名少卿嚴俊山和宋應星則是因為品級太低,加上初次與會,根本不敢表明自己的態度。

“哼!驛傳每歲消耗巨量國帑,其中相當一部分既是為許多官員所費,若依本憲之議,那每年即可節省大量銀錢!現下國朝財政雖是略微寬裕,但尚有多少饑民百姓等待朝廷錢糧安置?若是能省下一分銀兩,百姓便會寬裕一分,我等平日皆是錦衣玉食度日,難道還需從百姓口中奪食不成?”

施邦曜怒視楊嗣昌接連發問道。

“施憲台此言過亦!朝廷自有安置災民之專款,何來我等與其口中奪食之說?若依憲台之言,那我等日常所享亦應與百姓一般方可?適才本官所言乃就事論事,憲台切勿亂扣罪名才好!”

面對施邦曜的質問,楊嗣昌毫不示弱的反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