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一章 請封

令朱由檢和其他人沒想到的是,說話的又是禮部尚書張國維。

這廝剛被首輔打了臉,怎地又蹦了出來?難道嫌自己死的慢不成?

“有事奏來!”

在群臣幸災樂禍的眼神中,朱由檢面無表情的開口道,語氣中沒有摻雜任何感情色彩。

“啟奏聖上,已薨衍聖公長子孔興燮連番上書禮部,分說請求下代衍聖公襲封之事,其請封之表臣也已呈於禦前一月有余;衍聖公之位乃我名教之標杆,其長期空缺之下恐引發士林紛議,致使天下讀書人心生惶恐。此事關乎天下教化之興衰、士林人心之向背,實是幾位緊要之事,還請聖上早日下旨賜其襲封,以安天下士人之心!”

距孔衍植被錦衣衛溺斃已經過去數月有余,其長子孔興燮在兩個月前便上表朝廷,請求冊封襲爵一事能盡快辦妥。

而禮部早就將孔興燮的請封表轉呈進宮,但到現在也沒有得到宮內的任何回應。

孔興燮卻誤以為是自己沒有打點到位的原因,在托請了數位名家大儒致信數位朝堂重臣後,又遣了親信進京,以重禮請托張國維等人面聖時提及此事,以求盡快襲封衍聖公之位。

張國維在接受了孔家送來的兩千兩銀子以及幾樣古董字畫之後,遂以禮部的名義繞過通政司,直接給皇帝上了部本,將衍聖公爵位的重要性,以及孔興燮襲封的合法性羅列其中,請求皇帝盡快賜封,以免引發士林清議的不滿。

沒想到部本進宮之後依舊是沒有任何回音。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雖然張國維自知自己的前程不妙,但為了在士林中贏得一片好評之聲,以便給自己的後代留下一些人脈,這才在連續被溫體仁擺了兩道之後,硬著頭皮站出來再次提及此事。

“據朕所知,孔家借衍聖公之名,於鄉裏多行種種不法之事。近兩百年來,其通過巧取豪奪、強行逼迫等手段,於天災人禍之時強買百姓良田歸為己有,期間更是有傷人害命之嫌。據查,衍聖公府名下田地有數千頃之多,且俱為水澆良田,大部分原為當地農戶所有。而其為孔府強買之後,產出之糧亦均被其囤積居奇,於糧荒之際高價售賣謀取不義之利!此等行為於聖人利義之喻完全相悖,此等行徑已背離聖人初衷,其以何德承繼爵位?朕以為,孔家北宗於名教大義之上缺失嚴重,與孔家南宗耕讀傳世相比,其應當悔過自省方可言其余!此事不必再提!朕自有決斷!”

朱由檢冷著臉將張國維的奏請駁了回去。

孔興燮遣人入京送禮的詳情錦衣衛早就呈報宮內,朱由檢並沒放在心上,誰收了禮都沒用,一些提及此事的題本都被他扔到了一旁。

他就等著有人站出來公開給孔家說話時,把孔家的醜事宣揚出來,向世人揭穿孔府北宗貪婪無恥的真面目,以此來打擊那些偽儒家、真小人的醜惡嘴臉。

一旦孔家的醜事曝光,那肯定會在士林中引發對孔家的爭議和批判,也會使世人對儒家經義如何作為個人修身標準重新定義。

而最後自己再以朝廷的名義重新制定儒家標準,在大明推行新儒家學說,把仁義禮智信作為最基礎的儒學理義,以約束更多人的言行。

朱由檢相信,自己今日這番言論很快就會被傳揚開去,到時候錦衣衛再借機暗中推波助瀾,拿出一些真憑實據用以輔證之後,這足以讓天下有頭腦的人去用疑慮的眼光看待孔家,那麽孔家所釋義的儒家學說也將會成為士林中議論的話題。

只要有了懷疑就好,朱由檢並沒打算徹底否定儒家,只是想去其糟泊、留其精華而已。但這將會是一件曠日持久的大事,朱由檢也沒有太多精力參與其中,到時候就交給老溫處理吧,相信他會樂於替自己背黑鍋的。

張國維臉色訕訕的坐了下來,一股濃濃地挫敗感從他的心頭升起。

孔家不管做了什麽都與他無關,他只是想利用這個機會撈取一些私利,而皇帝對他的不耐讓他感到絕望。看來自己在京師的日子可以倒數了,可令張國維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無論自己怎樣努力,皇帝就是看不上他,這到底是何原因呢?

“報~~~啟稟皇爺!關外緊急軍情送達!”

就在這時,殿外的一名小太監捧著一個紅漆木匣奔入殿內後大聲跪稟道。

王承恩趕忙小跑著過去接過了木匣,小太監躬身退到殿外。

“溫卿、楊卿、孫卿、陳卿留下,其余諸卿且回本部處置公務去吧!”

隨著朱由檢的一聲令下,除了被點名留下的幾人以外,包括駱養性在內的內廷、外廷諸人施禮後退出了殿內。

王承恩在驗看過木匣封口未動後,將封口處的蜜蠟用火折融開,打開木匣將裏面的奏報拿出遞到了朱由檢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