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定策

“下官奉命監軍寧錦,來此已有一載有余,日常也曾四處尋訪查探,以了解當地情勢。正巧於適才督師所詢義州一事上倒是有些見解,現下官拋磚引玉,以供督師參詳,若有不當之處還望督師與沈先生指正!”

一份遼西輿圖擺在兵備署衙後院書房的桌案上,洪承疇、張鬥、沈世玉三人圍著桌案正在低頭觀瞧。

年約三旬的張鬥原為兵部職方司一名主事,為人勤勉本分、善於謀劃。去年朱由檢下旨,撤回各部由太監擔任的監軍,改由兵部和錦衣衛挑選合適官差派往各部監軍。張鬥因在兵部無甚根基,因此被派到了誰都不願前來的關外。

原先遼西的監軍太監梁朝貪婪跋扈,連祖大壽都不放在眼中。時常打著宮中貴人的旗號向將領索要財物,在遼西很不得人心,使得監軍之職為將官士卒所痛恨,也讓接替梁朝的張鬥處處不受人待見。

張鬥對於這一切早有預估,所以在坦然面對各種白眼冷面的同時也經常便服出巡,以便掌握更多遼西上下的情況。

“玉衡有話只管講來。一人計短、三人計長,只要公忠體國,何來不當之說;本官知此地局勢復雜,玉衡欲開創局面甚是不易,但正因如此,方顯個人才能!待將來局勢安穩之時,本官自會秉公向聖上奏報有功之人!”

洪承疇溫言道。

久處江湖的他自然理解張鬥的難處。別說一個監軍,就連他這個欽命督師、大學士,要想在寧錦有一番作為,若無外力相助的話也是相當不易。

“下官謝過督師好意,即為朝臣,一切自當以國事為重,下官所為亦是盡本分而已。來寧錦之後半載,下官無意中自他人口中得知義州有敵,於是便費了一番心思著意打聽此事,最後總算對其略有所知。義州建虜共有五個滿編牛錄、一千五百人,屬鑲白旗,由一名甲喇章京統帶,其中有馬隊一千,剩余為步卒。其在義州屯田大致有數萬畝,主要沿大淩河北岸拓荒而成,以方便利用河水灌溉,有被掠近三千余名漢人男女為其耕種。義州城背靠大淩河而建,距錦州不到百裏,猶如一柄利刃抵在遼西咽喉之處,其對錦州威脅十分巨大!下官推測,建虜是以義州為前哨據點,平日在此囤積糧草物資以備戰時所用。一旦奴酋發覺時機已到,便會調集大兵前來,由此進擊錦州、松山一線,以圖奪取整個遼西,打開我大明東北之門戶,然後直抵榆關!下官以為戰事很可能會在兩年之內發生,真要如此的話,京師將日夜聞警也!督師若欲整飭寧錦邊事,義州則為必取之地!”

張鬥身子前傾,手指點在輿圖上義州及其周邊的地方侃侃而談。

洪承疇捋須凝神思襯一會,和沈世玉對視了一眼後輕輕地點了點頭,認可了張鬥的分析。

“玉衡所言甚有道理!本官離京時曾於兵部知悉,奴酋正集重兵征討周邊蒙古部落,以期擴充實力,其最終目的還是欲染指我大明整個遼西之地。聖上亦曾斷言,建虜西征定會於今年之內完結,明年很有可能聚重兵來犯!故此,趁義州兵力單薄之際,年內需不計代價將此城奪下,使之無法成為建虜南下之橋頭堡與補給之地!”

在清楚了義州的重要戰略地位後,洪承疇下了決心。

“在下請問監軍,依你之見,官軍奪取義州需動用多少兵力?寧錦之兵將聽命者幾何?為將者未慮勝、先慮敗也!據聞建虜八旗甚為勇悍,寧錦軍上下皆有畏敵之態,其軍心可用否?督師既是已有決斷,那須得考慮周全方可。此戰亦是關乎未來全局成敗之關鍵一戰,事關重大,最好勿要貿然行事!”

沈世玉雖是對洪承疇的決意極為贊成,但在不清楚寧錦官軍軍心戰力的情況下,這一戰還是謹慎為好。倘若吃了敗仗,洪承疇不僅是在遼西無法立足,其以後的仕途也會蒙上一層陰影。所以他借著詢問張鬥之際委婉的表達了自己的看法,提醒洪承疇不要操之過急。

“兵法有雲:十則圍之、五則攻之。以此來看,奪取義州需用兵萬人之數;寧錦官軍能戰者皆為將領家丁,其是否聽命不得而知。唉,下官適才所言有紙上談兵之嫌,沈先生之言有理,督師初來寧錦,一切還是謹慎為好!”

剛才還神采飛揚的張鬥,在沈世玉提到寧錦軍心的問題後,頓時如泄了氣的皮球般,變得無精打采起來。

義州建虜的存在已經不是一年半載了,錦州官軍放任其在眼皮底下屯田耕種、據城而守,這樣的態度已經說明一切:畏敵如虎,得過且過。

就算奪取義州的計劃做的再完美,可要是交由士氣全無、出工不出力的錦州官軍來執行,結果可想而知,到時候一場潰敗怕是在所難免。而洪承疇作為指揮者和策劃者,喪師失土的罪名可是其難以承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