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出路

等會試完畢,朱由檢會給內閣下旨,讓禮部將未中榜的舉子集中到國子監,然後安排六部以及督察院、大理寺的官吏去給他們上課,教授他們各種政務的處理過程和方法。

各部的郎中、員外郎、主事甚至業務能力突出的書吏書辦輪流去國子監給舉子授課。

這些落榜舉子要在國子監待滿三年,期間會定期舉行各種考核,在某一方面表現出色的舉子會被選拔為官,隨時放出去就職。

比如,你對法律方面有著精深的了解與見解,那恭喜你,山東巨野縣缺一個提刑按察使司分司提刑官,品級為從七品,朝廷給你配備幾名屬下後你就可以走馬上任了;你的職權就是依據大明律審案判案,任何官員無權幹涉你的本職,包括知縣以及巡撫、知府等上級官員。你只需一切按照刑律斷案就可。但這不代表你可以為所欲為,當地禦史以及錦衣百戶會旁聽你如何審案,並且會將你的言行給與詳細記錄後留档。

若是你在審案中有明顯的錯誤之處,禦史與錦衣會對你的言行提出質疑,並會向你的上級提交問題所在,然後案子會引來更多的上級官員關注,若你在其中有徇私枉法之處,那你就要考慮下後果了。

如果你喜歡營造建設之類的事物,那只要考核合格後,會被放為州縣一級的工部分司主事,也是從七品的職位,主要負責地方道路的改造擴建等相關事宜,以及城市規劃與農田水利工程等諸如此類的管理工作。

因為需要親身參與到各項工程當中,長期要在野外辦差,所以這個職位會有大量的津貼補助,這也算是讓更多人願意投身其中的一個激勵吧。

從落榜舉子中選拔官員一事並不是前無古人,這次不過是將其擴大化而已。這個辦法會受到官場和士林的廣泛歡迎,因為這牽扯到的人數太多了。讓更多讀書人多了一條出路的好事,誰會反對?誰敢反對?

很多中舉之人已經參加了數次會試,但屢屢成為落榜之人,他們自己也會對前途失去了信心。

之前雖說舉人也可以做官,但官職就那麽多,你得去吏部備档之後回家等待,誰知道要等到猴年馬月才會有空缺的職位。

這些屢試不中的舉人們並非不夠優秀,能在鄉試中脫穎而出的人會是蠢貨嗎?有許多人只是運氣太差而已。

他們在艷羨這些中榜之人的同時,心裏也難免會感覺不舒服。

大家平時切磋之時,你的文章不見得比我更出色,才氣也沒我高,為何你中榜而我落榜?這裏面肯定有貓膩,行賄考官也說不準。

朱由檢的新方案會給這一大批人一條極好的出路,並且效果會不錯。

為什麽呢?

原因很簡單。

本來落榜後既沮喪又氣憤,這回突然得朝廷授官,並且品級不低,這些人能不認真嗎?

比如被選為地方禦史一職的舉子吧,本來心裏不服氣,這下與新科進士同縣為官,正好可以名正言順的盯著你,然後找到錯處上本子彈劾你,這種好事做夢都沒想過。

自古文人相輕,這個特色要好好加以利用。

當然了,後續還要制訂相關的章程,比如三年後的會試,這批舉人絕大部分還要參加。畢竟進士的前程要比舉人遠大多了,不能只顧著眼前,還得看著將來。

將來他們以何種形式參加會試,期間的事物由誰處理,這個得好好想想。

不要緊,一切都要幾年之後了,臨時先不用考慮,這期間自然會有想出辦法來。

這些舉措實施中難免會產生疏漏和弊端,不過沒關系,到時再根據實際情況加以改正或完善就好。

以後進士中榜者要減少名額,從現在每次三百人左右減到百人,提高中榜的門檻,好讓人數眾多的舉子、監生成為大明官場的主流,務實能幹將會成為官場的新風向。

舉子、監生做官也不會到從五品為止,至少要到正三品或從二品的侍郎一級,這樣會讓那些舉人出身的官員看到希望。

朱由檢的這些舉措在朝堂上不會引起太大的爭議,尤其是其中一條:以後的國子監監生將會與舉子享受一樣的待遇。

各位重臣大佬們家中的子弟也並非個個都是學業出眾的精英。事實恰恰相反,大部分朝臣的兒孫輩很少有文采、能力出眾之人。

雖然皇帝會看在多年老臣的份上,給他們的後輩一份恩蔭,但恩蔭並不能出仕為官,只能在家享受那份待遇而已。這樣的情形下,若是後代再無中榜之人,那這個家族就會很快敗落下去。只要幾代無人出來做官,那誰還會鳥你?

而國子監監生可以出仕為官這條政策讓重臣們看到了希望,子孫後代能長久不衰的希望。因為這些重臣的兒孫都會被招進國子監中,皇帝前些時日曾經提到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