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宗親

周王朱恭枵基本答應了朱由檢開出的條件,但提出要進京面聖後詳談。

在奏本中,路雋將怎麽和周王府長史孫三省聯系上,如何說服對方站在朝廷一面勸說周王,以及自己如何擺事實講道理、將周王徹底打動等等行為做了詳盡說明。

朱由檢對路雋之舉大為激賞,雖然裏面的內容稍顯誇張。

能動腦子具體辦事的官員在大明屬於鳳毛麟角,誇張一些是可以接受的。

整個大明官場的官員很少有具備行政能力之人,簡單說就是,缺乏管理社會公共事務的能力。

他們雖然自幼便熟讀四書五經,通曉各類典故,但缺乏基本的邏輯判斷能力,以及根據具體情況作出基本分析的能力。

因為經書裏並沒教他們如何具體做事,頂多是一些微言大義之類的唯心思想,基本都是高大上、形而上的東西,百無一用是書生貌似就這麽來的。

絕大多數官員平日把心思都花在了斂財貪色、吟詩作對、與當地士紳官紳處理好關系、如何找靠山往上爬這幾方面上。

總起來講就是,不會做事,只會空談。只牟私利,無視民間。

說起來頭頭是道,做起來縮手縮腳。

像路雋這種遇事能通過一些手段去解決問題的人實在太少了。不管此事最終結果如何,但至少路雋是努力了,這就非常值得肯定。

此類官員應該予以拔擢升賞,以便激勵更多官員多做實事,少些空談。

不是都說實幹興邦、空談誤國嗎?

該怎麽升賞呢?

朱由檢心裏忽然一動。

鄖陽巡撫宋某年老體衰,聖上憫其年邁不易,特準致仕。

臣雖年邁,但精力遠勝同輩,尚願為聖上分憂,為朝廷效力。

俺沒說要致仕啊,為何準俺致仕?有沒有搞錯?俺銀子還沒撈夠呢。

是,你是沒上本請求致仕,你是被致仕了。

回家養老去吧,再啰嗦小心錦衣上門。

開封府知府路某於任上體恤子民,勇於任事,擢其為鄖陽巡撫,望該員不負聖望,戒驕戒滿,勤勉職事,效陜西屯田安民之例用心任事,以待後來。

嗯。

就這麽著。

以待後來這句話不難理解,就差明著說:路雋你好好做,將來的前程不止於巡撫,朕看好你喲。

有希望才會有動力,相信路雋知道如何去做,孫傳庭於陜西屯田大獲成功一事已有聖旨明發天下,照著去做就行了。

鄖陽窮點,但人口也少,根據當地情況再決定如何著手就可。

路雋奏本中提到的孫三省引起了朱由檢的注意。他和路雋在此事上一內一外,竭盡全力勸說朱恭枵後終於讓其態度松動,這屬於合作共贏的典範。

孫三省不具備給皇帝上本的資格,朱由檢對其與周王如何交談一無所知,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個孫三省在其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果說路雋是主謀,那麽孫三省就是執行者。

看來應該是個執行力不錯的人物。

朱由檢喚過李二喜,讓他打發人去吏部調取孫三省的档案。再就是去知會駱養性,派人連夜前往開封,暗中與孫三省見一面,詳細詢問具體過程。

至於朱恭枵想進京面聖,那就來吧,讓勇衛營派遣三百人前往開封護衛周王,叫李二喜帶隊走一趟。

朱由檢喚過李二喜來,將事情交代下去,並特意叮囑他:前往開封時先考察好,記住哪裏的州縣窮困;將來陪著周王返京時就帶著他去看一下,讓一輩子沒出城的這位親王看看,民間的百姓是如何的淒慘,自己這個皇帝是多麽的不容易。

反正這事又不急,周王也不是進京有要緊事,眼看著春暖花開的時節快到了,一路上好好欣賞一下自家祖宗打下的大好河山也好。

李二喜出差這段時日,讓王承恩回來伺候就成,東廠那邊有他大侄子掌控著,不會出什麽問題。

王承恩明裏暗裏的叨叨了多少次,還去懿安皇後、周後那邊哭哭啼啼的,就是一心一意想回到皇帝身邊,說是站在皇爺身邊心裏踏實,搞得朱由檢都有點怕見到他了,這老家夥不會有別的愛好吧?朱由檢不由得打了個激靈。

王承恩的忠心讓朱由檢心裏感到暖暖的,要是大臣們能這般貼心就好了。

坐在這個位子上注定了一輩子就是孤家寡人,不可能有朋友,想找人說說心裏話都找不到,巨大的孤獨感有時會讓朱由檢感到茫然和壓抑。

就算孫傳庭、盧象升再忠心,雙方的位置決定也無法成為朋友。

這輩子注定孤獨終老了,精神上。

現在國內基本安定了,剩下的小毛賊們不足掛齒,讓勇衛營和京營輪流派遣小股隊伍出去練手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