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中產

在皇莊簡單的用過午膳之後,崇禎一行回到皇宮已是申時末,二丫自有侍衛送還北城家中。

隨著匠戶們收入的節節攀升,原先赤貧的生活狀況已經得到了翻天覆地的改變,隨之引發的是周圍一系列的變化。

許多匠戶手中寬裕後,自然先雇請泥水匠,把自家原先的舊房子翻修一遍,新打的家具替換掉原先的破桌爛椅。茅草屋頂也換成了瓦片覆蓋,大門樓改建的更為高大,低矮的黃土院墻也換成磚石砌成的新墻。

原先能吃頓飽飯,不管是雜糧也好還是白米白面也好,對於這個群體來講都是一種奢望。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就是他們當時最真實的生活寫照。

現在突然有了持續穩定的高收入,窮怕了的匠戶家庭大多數還是選擇了將銀錢攢起來放到隱蔽的地方,或者換成足夠多的糧食儲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

但隨著手中的銀錢越來越多,並且眼看著這種狀況已成常態,人們的消費觀念漸漸的開始了改變。

不僅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等等日用物資,在鞋帽衣衫家具等方面的消費觀念,也逐漸向京師中的富裕階層靠攏。

現在普通匠戶底薪是一兩銀子,而且軍器監還管兩頓飯。由於匠戶身份所限,家中只要是成年男丁,都要進入軍器監勞作。一個家庭的主要勞動力要是都在工坊就食,家中只有婦孺老弱的話,無形中省下了不少的花費,再加上每月到手的銀錢,這苦日子突然之間就消失的無影無蹤。

有了計件提成這個章程後,工匠中根本沒有只拿一兩底薪的。要是每月到手只有底薪,根本不敢聲張,說出去太丟人了。錢拿得少,只能說明你是個懶漢,在這個時代,貧窮沒人瞧不起,但懶人是人人都鄙視的。往往家裏出個懶漢,一家人都會被人戳脊梁骨。

大多數工匠都是在保證兵器質量的同時,自發的加班加點拼命勞作,以換取更多的銀錢,用來改善家裏的條件。

就拿火銃作坊的劉二來說,年過五旬的劉二及其三個兒子,都在制作火銃的工坊勞作。

劉二的手藝是祖傳的,他本人技藝精湛不說,三個兒子也都是個中好手,卷制的銃管細密緊實,一看就是結實耐用的上品。

劉二曾經誇下海口,他家打制的銃管,打三百發也不會炸膛。具體結果無從得知,因為自從新式火銃進入勇衛營以來,還沒人能夠打過三百發銃子。勇衛營日常操訓也是以模擬發射後加快裝填速度為原則,實彈射擊也只是五日一次,每人每次三發銃子,畢竟在戰陣上,哪有寬裕的時間讓銃手從容的射出三發以上的銃彈。

劉二每月收入都在五兩以上,三個兒子與他相差不大,他們四人每月能拿到二十兩左右的銀錢,這在當時可是相當高的收入了。

劉家三子中,只有老大成了家。其余兩個兒子雖然都是二十多歲的年紀,卻一直沒有成家,原因只有一個——窮。

誰願意嫁到一個吃了上頓沒下頓的貧苦之家?在眾多匠戶中,劉二家可謂是赤貧家庭。他的妻子去世多年,家中只有四個光棍。因為沒有女人操持家務,這個家只能用家徒四壁、臟亂不堪來形容。

老大成年之後,劉二四處舉債,最終掏光了家底,花費了近二兩銀子,終於給他娶上了媳婦,也是同為匠戶家的一個姑娘。

對現在的劉家來說,區區二兩銀子根本不算回事,不就是幾個人幾天的工錢嗎?這都不算事。

可對於當時糊口都成問題的劉家,那可是一筆巨大的債務,壓得一家人喘不過氣來。

當時軍器監每月只有一些摻雜著沙土的高粱,以及發黴的腌菜發到匠戶手中,銀子和銅錢根本沒有。朝廷拔下來的糧餉都被監正等人貪墨瓜分,糧食也被倒賣後換成劣質的雜糧。

劉二只能利用休沐時間,偷偷出去打個零工賺點外財,花費數年才把債務還清,也實在沒有余力給家裏的老二老三娶老婆了。

現在劉家已經成了有名的富戶,整天愁眉苦臉的劉二也變得紅光滿面,下工回家後都要換上嶄新的袍子四處四處顯擺。

劉二在老宅邊的空地上又起了兩套新房,把院墻打通後還是用原先的大門,老二老三也接連娶上了媳婦,一家人的日子過得可謂是紅紅火火。除了老大家媳婦給他生了一對孫子之外,老二老三家的也相繼懷孕,眼瞅著就要兒孫滿堂,劉二整日高興的合不攏嘴,現在的日子可是他做夢也沒想到的。

劉二家的情況在工匠們中很具代表性,收入的穩定性和長期性使這個群體中的所有人都得到了巨大的實惠,給窮人聚集的北城帶來了新的活力。

匠戶聚集地慢慢形成了一個小市場,開始是一些挑著擔子賣針頭線腦的行商,在空地上擺攤設賣,然後陸陸續續的有跟多的行商加入進來,物資的品種也日漸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