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一片丹心

田家庵第一小學的高音喇叭聲直傳到何家小院:“讓我們高高舉起思想偉大紅旗,放手發動群眾,堅決把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進行到底……”

老太太坐在院子裏,手握蒲扇,看看天。雲層厚了,她去收衣裳。美心進門,放下隨身攜帶的布口袋,說了句媽,中午我不在家吃了。

“去哪吃?”

“廠裏,有饅頭。”

“這個點去廠裏幹嗎?還沒放工?”老太太有點看不懂這世道。

“學習的著作,我也是積極分子。”

“你不吃,孩子也不吃?就你積極。”

“不光我,都積極,大老湯老婆、朱德啟老婆都參加,人家也都懷著孩子呢,我不能這麽嬌氣,也是為我們家爭取榮譽。”

老太太剛想分辨,美心已經走了。

一會,家麗進院子,放下書包,也要走。

老太太急道:“又猴到哪兒去?!”

家麗急匆匆說:“淮濱大戲院門口有個集會,1點就開始,我不能在家吃了。”

“又是花鼓燈?大熱天的忙叨什麽,”老太太問,“好女不看燈。”

“阿奶,什麽花鼓燈,注意提高思想覺悟。”鞋帶開了,家麗蹲下重系,軍綠的布鞋刷的已經泛白,“我們是遊行集會,堅決維護我國政府七月三日發表的嚴正聲明,我們要憤怒聲討美帝國主義轟炸越南河內、海防和擴大侵越戰爭的滔天罪行,支援越南人民抗美救國的鬥爭。”

“小小年紀,操的哪門子的心!”老太太不懂革命小將的世界。

家麗也出去了。

老太太喊家文,讓她去把家藝和家歡叫起來。家文已經開始上小學,能承擔一點家務勞動。

過十二點,常勝到家了。放下公文包。

老太太問:“不會你也要出去吧?”

常勝詫異,“去哪兒?”

老太太沒好氣,“你老婆你大女兒都出去鬧革命了。”

常勝在單位受到敲打,情緒低落,便說由她們去吧。老太太讓家文拿碗,吃飯。三個小孩在小桌子上排排坐。老太太和常勝坐大桌。老太太道:“這天真是說變就變。”

常勝說:“市屬各區馬上就正式改名了。”

“區的名字也改?改成什麽?”

“田家庵區改為向陽區,大通區改為東風區,謝家集區改為紅衛區,八公山區改為紅旗區。”

“聽著挺積極向上。”老太太夾菜到兒子碗裏。又道:“大老湯他們沒為難你吧。”常勝說那倒沒有。

家歡端著小碗,小步走來,“還要還要……”剛學會說話,就知道要吃的。常勝看著幾個丫頭嘆氣。老太太勸道:“別氣餒,美心這不又帶來一個麽,說不定就是個男孩。”常勝不說話,他不抱希望。

不過,即便社會大變樣,老太太也有高興的時候。這日一早,老太太把剛辦好沒多久的戶口簿拿出來,遞給家麗,“去,帶著家文一起去把居民購貨證領了,順便了解了解情況,再去把這個月的棉線領了。”

家麗躺在床上,睡眼惺忪,她學著作學到半夜,“能讓家文去麽?我這困……”老太太隔著被子打她,“點燈熬油,晝夜不分,起來,家文才多大,你是老大你不去誰去。”家麗還不起來。老太太掐她耳朵尖尖。家麗痛得起床。胡亂在院子裏洗漱。出門。一會,回來了,購貨證七張,棉線七仔,交給老太太。

家文剛開始認字。認不全。只能由家麗拿著傳單,站著讀:“即日起,全市開始使用‘居民購貨證’,我市正式常住人口,不分城、鄉每人一張,憑證每人每月供應棉線一小仔。分月定量,全年使用,不能提前購買,隔年無效。”

老太太湊著天光看棉線,自言自語,“這一批質量好像還不錯,七仔夠打一件線衣了。”又對美心,“先給你織一件。”

美心笑說:“媽,我這身材一天比一天走樣,算了,舊的還能穿,湊合著,等哪天徹底結束了再說。”說著拿眼瞟瞟常勝。常勝不言語,似乎不想要那麽快徹底結束。

“那給家麗打一件。”老太太疼大孫女。

家麗忙說自己還有,湊合穿。

老太太笑道:“今個兒怎麽了,好東西還送不出去了。那給家文添件新的。”

“阿奶,我也要!”家藝虛歲四歲,還是個孩子,但已經知道搶東西了。家藝要家歡也跟著要。她都不知道線衣是個什麽東西,但已經知道要搶。資源有限。比如吃飯,家藝有時都搶不過家歡。一擡眼,碗裏的菜就被家歡拿了。

家文對這些看得淡。樸素的藍布褂子,紮兩根麻花辮子,清清秀秀簡簡單單自自然然就很美。“要不給家藝他們織吧,”家文很懂事,“大姐穿小了的給我就行。”

不過剛上小學。常勝對家文另眼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