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挽弓

師出有名。

但還得有個值得信任的人發起。

李央是很好的人選, 但,還不夠。

岑硯不出頭。

那自然而然的,最後的人選, 沒有比馮公公再好的。

他是內侍, 又是盛武帝跟前, 多年伺候的太監總管,經年來,幾乎他透露出來的意思,便是盛武帝本人的意思。

“真是老天都在幫他。”

岑硯謀劃的時候, 也不禁感慨一句。

莊冬卿在邊上聽著, 大部分的時候都聽不懂, 行軍布陣什麽的, 從什麽關隘入,停留幾日, 兵馬幾何,糧草需要多少,柳七郝三徐四說得頭頭是道, 岑硯聽著, 時不時抓幾個要點,趙爺也會來說帶的傷藥藥酒藥丸如何,就他一個, 純在邊上當擺設,聽天書。

但這句, 他倒是可以搭話。

莊冬卿:“或許,以後他會將朝堂打理得很好呢, 成為一個仁君……”

“仁君……”岑硯想了想, 搖頭笑笑道, “或許吧,這樣是最好的。”

不等莊冬卿問,將話說全道,“他不行的話,剩下的小皇子不少,宗族的人也多,總是會有合適的人上去。”

莊冬卿想了下,也是這個道理,點了點頭。

岑硯確實沒有全力幫李央,如他所說,兩個人不過各取所需,自己的事,還是得靠自己,這條路李央還有一段要自己一個人走的,故而說服馮公公此事,岑硯全都交給了李央。

按照岑硯的原話,若是李央這點都辦不好,也不必跟他一道上京了。

回去了日後定也保不住皇位。

還不若他們回去後,等盛武帝醒來抉擇。

莊冬卿開始還有些擔憂,但李央辦得很好,成了的消息傳回來很快,岑硯聽了,首次肯定李央,點頭道了句:“不錯。”

有了馮公公的加入,在原本出師說辭的基礎上,又加了好幾條。

比如,盛武帝昏迷前,沒有立太子的意思。

盛武帝一直屬意的是四皇子。

三皇子一案正在調查中,並未完全肯定是四皇子所為,在盛武帝尚未蘇醒前,八皇子哪怕成了太子,也並沒有資格處死皇子,加之為盛武帝尋求毒丹,殺父弑兄,天理不容。

檄文寫得慷慨激昂,莊冬卿看完都信了大半。

但書成,岑硯並沒有第一時間昭告天下,而是等上京城內,召回馮公公的令旨,也就是當今太子李德的旨意到了,才公布,舉兵回京。

中間這段時間統共就做了兩件事,一是練兵,二是征用杭州蘇州的兵馬一齊清君側。

杭州這邊相對容易。

因為總督已經被拿下了,若是將領不想被扣上豢養私兵的名頭問罪,便只有跟著王府一道,顯然,他們也選擇了這條路。

蘇州原本就中立,岑硯和李央很是坐船來回跑了好幾趟,才說動地方。

至此,手下能調動的兵馬便有了十萬數之巨。

加之背靠江南水鄉,向來是富庶之地,查完了私鹽問題,兵餉糧草讓當地的巨賈將功補過,除去已經捉拿抄家了、與八皇子牽扯過深的幾戶,其余巨富皆是慷慨解囊,充沛了後方糧草藥材。

本來岑硯想自己辦,但這事李央出了頭,岑硯便將籌糧的事交給了他,辦得也格外好。

等太子令至,要強行召回馮公公。

岑硯帶著人殺了宣旨內侍,以及其隨行的若幹禁衛。

李央與馮公公的檄文其後發布,清君側的口號被正式喊出。

同時王府也收整完畢,阿嬤牽著岑安安,莊冬卿在門口最後看了一眼這個住了幾個月的地方,轉身一齊上了馬車。

他們會隨軍。

若是不能隨時見到,岑硯沒辦法把他們安心放在別處。

之前柳七也提過,先行將他與岑安送回封地一事,岑硯好似很糾結,也來問過莊冬卿。

莊冬卿瞧了出來岑硯的不願意。

“一起吧。”

“成了自然最好。”

“若是有什麽意外,一家人總是在一起的。”

莊冬卿當時這樣道。

柳七聽得有些動容,岑硯將手伸了過來,莊冬卿微笑握住,他知道,其實對方也是這樣想的。

成了大家都好,不成,他和岑安也躲不到哪裏去的。

清晨誓師後,兵馬陸續上船,回京。

計劃中,為了盡可能地節省時間,一大半的路程走水路,臨近上京了,駐紮的兵馬八皇子有能力調動了,那個時候走水路風險就太高,再行改走陸路。

前幾日,如岑硯所料,他們沒有遇到什麽阻力。

一來他們公布得突然,幾乎口號和檄文發出的同時,兵馬就跟著上路了,上京城裏來不及有所應對。

二來,地方官都知道是神仙打架,是皇子之間的爭奪,局勢未明之前,都不願輕易站隊,若是上京沒有發出旨意,只裝糊塗,不知道這支軍隊是幹嘛的,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就放行了,才不會引火燒身,更遑論拼死阻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