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傳說

我們第二天一大早,就坐著飛往九江廬山機場的飛機,離開了我所在的那個城市。

飛機落地之後,我們聯系了老李,到達老爺廟之時,已經接近黃昏了。

老李已經在老爺廟附近替我們安排了住宿,是一座獨棟的小別墅,裏面所有設施俱全,我們拎包入住,晚餐也是在小別墅裏面吃,大鼎雜魚,頗具風味。

晚飯過後,老李提議帶我們到老爺廟走走,說是既然來到了這裏,就應當順便遊玩一下當地的名勝古跡。

我有點不大願意,畢竟這一整天汽車換飛機,飛機換汽車的,我覺得整個人都累趴了,當下就想著好好泡個熱水澡,然後就癱在床上。真不想坐著十一路車到處閑逛。

可是,張繼生卻表示同意了,他可能見到我臉上老大的不願意,將我拉到一邊然後說道:“周滄,我現在越來越覺得,我們一直在尋找的,可能是一種古老的祭祀儀式,而這種祭祀儀式的背後,肯定能夠帶來巨大的好處,嗯,我們暫且把那個未知的東西成為好處吧,就是這個好處,驅動了這麽多人這麽多年來一直不畏艱難險阻的地追尋著。”

“那這跟我們去老爺廟有什麽關系呢?”我不解地問道。

“周滄,在考古挖掘之前,考古學家很多都會先走訪附近的民間,從人文景觀中挖掘有用的信息的。”等不及張繼生回答,湘玉先開口了。

“既然你們都這麽說,那就趁現在天色尚早,出發吧。”我說道。

老李是開車過來的,所以理所當然地成了我們的司機,吉普車徑直將我們帶到了老爺廟門前腳下。

這座廟看起來年代有點久遠了,以花崗巖石條堆砌而成的廟基已經有了非常明顯的歲月痕跡,廟門口上面有“定江王廟”四個大字,右側有階梯曲折而上,

進入主廟,正殿裏有“定江王”塑像,所謂的定江王,其實就是一種巨黿,傳說當年朱元璋大戰鄱陽湖,在康郎山一仗失利之後,坐著小船向鄱陽湖口的老爺廟方向隱退,陳友諒率領戰船緊追其後,眼看就要追到老爺廟邊,被一巨黿所救,後朱元璋登基,他感念巨黿當年的恩義,因而將其封為定江王,供奉在老爺廟中。

我們幾個人正站在正殿的中間討論著這屋頂的結構,一個廟祝打扮的老年人走了出來,老人家笑吟吟道:“廟裏晚上少有香客,正好老朽當下得空,就讓我領著幾位在廟中走走如何?”

“那敢情好,麻煩您老人家了。”湘玉禮貌地說著。

老爺廟廟群的總面積其實應該不過六七百平方米而已,正中間是主廟,兩側分布著龍王廟、同仁堂、大小客廳以及廚房等幾個部分。

廟祝邊走邊跟我們解釋老爺廟的故事傳說,與我們從前聽到的大同小異,還沒走二十分鐘,整座廟就逛完了。

廟祝很熱情地邀請我們到小客廳中喝茶,是他老人家珍藏的老普洱。

今晚吃的大鼎雜魚原本就有點鹹,再加上走了這麽一圈,我早已經舌幹口燥了,一聽到有茶喝,我不由得暗自地咽了一下口水,急忙回到道:“那就叨擾您老人家了。”

“這有什麽,孤山老廟,原本就孤寂得很,有你們幾位相陪,老頭子也很開心呢。”廟祝將我們帶到了最裏面一間比較小的客廳,然後讓我們稍等一會,他去將茶具取出來。

客廳中的陳設很簡陋,就是一張圓木桌,幾把矮凳子而已,但是簡陋之中卻又蘊含著很大氣的韻味,看得出廟祝應該也是一個胸中頗有丘壑的老人家。

客廳裏有一扇大窗,推開窗頁一望,正對著鄱陽湖,天已經完全黑了,湖面上隱隱約約有星星點點的燈光從漁船上透出來,加上遠處的廬山,儼然是一副潑墨山水畫。

老人家取了茶具回來,然後燒水、熱罐、取茶、燙杯,一些列的慢動作,終於,茶杯中裊裊升起了白煙,我喉嚨裏的茶蟲也早已在蠕動了。

廟祝的茶著實是好茶,我忍不住多喝了幾杯,茶過三巡之後,廟祝與我們聊著聊著,開始講述了一個古老的故事,據他所言,1938年,日寇炸毀老爺廟的時候,老廟祝在被炸毀的主廟的廢墟中撿到了一本古籍,那本古籍就藏在正殿裏那只巨黿的腹中。這個故事,就源自於那本古籍。

“你們知道為何老爺廟水域總是無緣無故會發生沉船的事故嗎?”廟祝的故事還沒開始,突然神秘一笑地問著我們道。

“之前不是有水下考古隊下去考察過,說是有可能是地下的電磁場誘發了雷電,或者是這裏狹管形的地勢形成大風和龍卷風,所以影響了船只航行,才導致沉船事故頻發。”湘玉說道。

“哼,”廟祝冷笑了一聲,“姑娘你這套說辭是官方給出來的,實際上,這裏面的水,不僅渾濁,而且很深呢,官方可能也研究出了點什麽,但是肯定不會公布於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