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沈玉耀聽完秦淑君的請求後,沉默了一小會兒。

這件事其實從開始到現在的暫停,都和沈玉耀想的差不多。

無論是朝中有內鬼,還是楊可卿咬著那些人不放,非要讓那群人活生生脫一層皮不可的執著,沈玉耀之前就已經想到了。

楊可卿和家中親人的感情真的那麽好嗎?

怎麽說呢,如果說沈玉耀和沈清瑾是塑料兄妹情,那麽楊可卿和楊家其他人的關系,比沈玉耀與沈清瑾好不到哪兒去。

但是楊可卿卻表現出了滿分的感情深厚。

究其原因,是她將此事當成了一個踏板,只要她能順利的拽住這條線,她就能一飛沖天。

就好比現在,之前楊可卿在朝中雖說有些名聲,但她的存在,在大部分官員眼中,都不過是楊成業的延續。

也就是說,楊可卿不是楊可卿,是楊成業的女兒。

但是現在,有幾個人還會將楊可卿看做後輩,甚至看成一個可有可無的女官?

沒有人,他們都已經記住,現在都察院有個禦史,名為楊可卿,她剛正不阿,絕對不能隨意得罪。

楊可卿的目的已經達成,而秦淑君正好在這個時候給了她一個新的路。

沈玉耀看了眼面前氣定神閑的秦淑君,有些好奇。

“你可知,她在利用你?”

沈玉耀問出這句話的時候,沒有絲毫善意,純粹就是一個看熱鬧不嫌事大。

想要看看秦淑君對這件事究竟是個什麽想法。

秦淑君的反應很平常,“陛下,臣與楊禦史同朝為官,為陛下分憂解難乃是分內之事,只要能讓陛下滿意,臣做什麽都心甘情願。”

沈玉耀也不想再繼續下去了。

涉及朝堂的大事,何時開始何時結束,全在沈玉耀這個皇帝的一念之間,如果沈玉耀不願意停止,楊可卿沒有機會利用秦淑君。

秦淑君何嘗不是在利用楊可卿,在群臣面前樹立一個能夠左右朝堂大事的形象?

行走於權力周邊的人,怎麽可能會有真正的小白兔?

沈玉耀笑了一下,“朕對你與楊禦史,十分滿意。既然兩位愛卿都覺得此事不宜繼續追查,那便到此為止吧。至於起沙城那邊,她想去就讓她去,但事先說好,楊禦史乃是朝廷棟梁,不管發生什麽事,還要她以自身安全為首。”

“是,陛下放心,臣一定會將陛下所言,盡數轉達給楊禦史。”

秦淑君行了一禮,隨後又乖乖的站到沈玉耀身邊,為沈玉耀整理文書,十分的盡職盡責。

看著很乖,實際上卻在伸手攬權。

秦淑君有自己的野心,她身為沈玉耀身邊的長史,按理說是管不到朝堂之上的事情的。

但是這些群臣求到她頭上,她就真的接下了此事,其實她不管也沒什麽,此事無論如何,都不會牽扯到她,因為之前秦家一脈已經被肅清過,他們曾經直面過沈玉耀的手段。

給他們幾個膽子,也不敢短時間內再背叛沈玉耀一次,那不是老壽星上吊,活膩歪了嗎?

現在六部官員空出來不少位置,朝堂已經進入大洗牌的階段,有野心,有手段的人,都不甘於現狀,想要抓住機會往上爬。

沈玉耀落筆,在棉花推廣的奏折上,批了一個“準”字,隨後她問道:“於三可回來了?”

“回陛下,於統領今日傍晚應當就到京城了。”

沈玉耀點點頭,“今明兩日,淑君你可以回家休息兩天,這段日子實在是過於勞累,你該好好歇息歇息,養精蓄銳,以應對之後的事情了。”

秦淑君馬上應是,甚至都來不及仔細想這件事代表著什麽,她已經形成了肌肉習慣。

等過一會兒,秦淑君才反應過來。

陛下還是不夠信任她,最信任的人依舊是於三,於三一回京,馬上陛下就將她從身邊支走。

同時於三手上一定是有很重要的消息,涉及到之後,陛下剛剛的意思是,之後她們會忙起來。

朝堂上的事情一直都很忙,會被沈玉耀特意再說一句,那說明會忙的人腳不沾地。

秦淑君咽了口口水,突然有些害怕。

要是放假的那幾日,時間不要過去就好了。

不過工作這個東西,從來不是內心祈禱不要來,就能不來的。

就好像人生中大部分坎兒,從來不會為個人的意志所左右,它該來就來了。對於石采文來說就是這樣。

自小,石采文就是個愛武學的人,縱使所有人都跟她說,身為石家的大小姐,她是名門之後,當像個大家閨秀那樣,哪怕是喜歡讀四書五經,甚至不喜歡讀書,也比喜歡舞刀弄劍要強。

可是石采文從來不會聽那些人的話。

那些人說再多,也不如她看人比武時的快樂重要。

但後來石采文還是放棄了這個愛好,沒別的原因,她本身是個武學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