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第2/2頁)

但他什麽都沒有,他就那麽死了。

曲煙月嘴上沒有說過,但心裏切切實實的恨上了為沈清瑾提供柳暗花的人。

之前沒有查出來也就罷了,後來查出來是佛國,沈玉耀竟然沒有舉兵去給那番邦小國一個教訓,讓對方知道大莊不是那麽好惹的!

而是選擇忍了下來。

曲太後仔細想想,認為女兒這樣選擇很正常,那個時候女兒剛剛登基不久,清算了一大批貪官汙吏,那些貪官汙吏個個來頭不小,朝廷震動不已,確實不宜輕舉妄動。

於是她也忍了下來。

可是她沒想到,蒼天未曾辜負她,有朝一日,竟然將那些罪人,親自遞到了她手上!

一聽到押解僧人的囚車入京,曲太後直接登臨紫微宮,面見沈玉耀,來此一趟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讓沈玉耀將那些僧人千刀萬剮!

“若是可以,還請陛下攻打佛國,以震懾四方宵小!”

“母後,何必如此。”

沈玉耀不是說曲太後攻打佛國的話不對,她是沒想到曲太後叫她陛下。

陛下是尊稱,曲太後是她的母親,身為太後,直接叫皇帝即可,一國之主再尊貴,太後在地位上還是比皇帝要高的。

若是太後用尊稱,那就是一種請求的語氣。

攻打一個小國,還是屢次搞鬼魅手段的小國,哪兒用得著讓一國太後用請求之言?

“母後放心,此次女兒不會饒過那些僧人,同樣不會饒過佛國。”

沈玉耀也有此意,想要開通古城那邊的互市,佛國身為西域諸國中影響力較大的一個國家,還是很有必要交好,以期實現共贏局面的。

但是佛國不想跟任何國家共贏,他們只想吃獨食。

佛國中的大商人都是佛寺出身,他們做生意的範圍也被規定在“僧人”這個身份上,也就是說,想要跟佛國的商人互有往來,首選要先剃個光頭。

沈玉耀在了解到這個聽上去很莫名其妙的規矩後,直接露出疑惑表情。

佛國如此做,這麽多年都沒有其他國家的人表示不同意嗎?一個國家,難道可以完全獨立於其他國家存在嗎?

事實證明是可以的,現在是農耕社會,不是後期的全球化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太過緊密,導致國與國之間的關系很不緊密。

別說一個國家獨立於其他國家存在了,就是一個村子,只要能實現自給自足,餓不死,就能成為一國之中獨立的存在。

佛國比一個村子大多了,他們不光有錢,還有思想武器。

靠著他們口中的佛,還有這種聽上去就很離譜的政策,這麽多年來,他們忽悠瘸了不少小國的商人,那些商人不光舉家投奔佛國,投身佛門,還將全部身家捐贈出去,為佛寺盡職盡責的斂財。

為的是修來世能托生大富大貴之家。

果然人不能搞迷信,沈玉耀了解越多,對這個國家有關的一切越無語。

正是因為這種無語,讓沈玉耀下定決心不能看著佛國做大。

即便是進入現代,宗教武器依舊十分給力,這得益於世界未知的東西太多,而人學到的知識太少,於是無知者就會對一切未知保持敬畏之心。

那是對神靈原始的崇拜。

佛國如果做大,思想傳入中原,已經在操控人心上鍛煉多年的手段普一用到中原人身上,沒幾個人能保持理智。

沈玉耀可不想等之後將刀對準自己的子民。

而且佛國的人,不是說他們的佛無所不能嗎?那就看看等廟宇被搗毀,虔誠的信徒死去,他們的佛會不會跳出來拯救他們。

沈玉耀是個現代人,她對這些神仙從來是有事就求求,沒事完全不管的狀態。

靈驗她就信,不靈驗她就不信,不能因為神仙,擾亂她原本的人生軌跡。

任何事情都需要適可而止,過度便會不美,沈玉耀希望佛國那些人能想明白這個道理。

如果他們不明白,那就用手中的刀劍,教會他們!

沈玉耀要對佛國動手的消息,很快就傳出宮去。

有人振奮不已,在茶樓酒肆痛斥佛國將柳暗花帶入中原,圖謀不軌,有人則憂心忡忡,覺得沈玉耀上位之後,邊關已經有了一場大型戰事。

再來一場,對國庫的壓力很重。

而且連續兩次,那是窮兵黷武,乃是不祥之兆啊!

兩種思想在民間開始爭鬥,懼怕戰事的人,想要打仗的人與作壁上觀者各執一詞,熱鬧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