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護犢子的始皇帝

三姓者……

孟西白也……

孟西白是秦穆公成就霸業的三個名將: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

此三姓以及秦朝宗室的老公族是秦朝建國的底蘊所在,也是大秦的核心成員。

在秦國初期,秦國以宗室為主,孟西白三氏就是骨幹以及核心,依附於宗室之上。

孟西白並非是因為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三將而榮耀,相反,三將之所以是三將是因為他們出身三姓大氏族。

彼此之間是相互成就相輔相成……

三姓出三將以後,三姓徹底取得了大秦的核心地位,三姓族人幾乎遍布關中,因為彼此之間多有沖突矛盾,因此爭鬥成風。

戰場上是同僚,但是戰場之外又是死敵。

搶水,爭鬥……每年械鬥死的人甚至比打仗都多。

當然,從某種意義上來看,或許這正是秦國宗室的制衡之術。

三姓人口太多了,因為三將的出現又擁有了關鍵的凝聚力,而宗室只有嬴氏一家。

三姓倘若彼此之間姻親不斷,團結一致,那坐不住的就是秦國宗室了。

彼此的爭鬥和仇恨固然讓三姓的力量無法團結以保證了秦國宗室的地位,但是也因此導致大秦的國力在三姓私仇和爭鬥之中不斷被浪費。

因此,有了商鞅變法……

商君變法的主要內容就是止械鬥,拆大家為小姓……

商君變法以後,械鬥私仇終止,三姓內部的凝聚力被商鞅用各種方式給強行摧毀。

大家化為小姓,爾後開學室,被打散的三姓徹底為大秦所用。

當然,畢竟是同姓,該有的族譜祭祀依舊有所保留。

族老,自然也存在……

但是像以前,族老一聲令下,家家戶戶出丁起兵械鬥甚至直接作戰的情況卻不會出現了。

目前的三姓族老除了比較有威望以來,唯一能夠擁有的合法的聚集三姓族人的權利恐怕也就只有祭祀了。

三姓是關內人數最多的族群,也是正兒八經的老秦人。

因此,商鞅制定的學室制度,出身三姓的老秦人也最多。

當然,三姓被商鞅按著摩擦了一遍,在這個過程中肯定有其他族群崛起瓜分學室名額,但三姓枝繁葉茂,哪怕經歷了種種摧殘,以群體來看依舊占據了相當大的比例,只不過現在的三姓團結不起來罷了。

商鞅變法,是拿三姓開刀……

趙泗開放學室,同樣也是三姓的損失最大……

現在的三姓族老固然已經沒有什麽權利,但是以他們的年齡身份和地位,卻還是足以勸慰安撫族人的……

始皇帝人在湯泉,嘴裏嫌棄著自家孫子,但到底,還是念著要給自家孫兒出幾分力氣。

趙泗年紀太小了,又不是自關中長大,算不得地地道道的老秦人……

這孩子和三姓族老年齡差距太大了,憑借身份固然可以安撫他們,可終究是要舍些面子下來。

始皇帝讓蒙毅召三姓族老來,說白了就是給自家孫子站台。

翌日……

三姓族老齊至湯泉……

始皇帝並沒有拉著他們語重心長的說什麽,只是簡簡單單的讓他們陪自己吃個飯,炫耀了一下自己的重孫子小稚奴。

僅此而已……

但很多東西已經不言而喻……

“三位族老……覺得泗兒如何?”

酒足飯飽,已至離去時刻,始皇帝的親自禮送讓三位老人受寵若驚。

“殿下敦敏睿智……”

“天下良吏不足,開放學室是好事,咱們幫不了陛下的忙,不能給陛下添亂……”

三位族老紛紛應承著小心翼翼的回復。

“你們……都是老秦人,朕也是……老秦人的根在關內,泗兒是明白這個道理的。”始皇帝笑了一下。

“大秦西出,三姓家家鎬素,朕不會忘,宗室也不會忘。”

三姓族老聞聲為之面色漲紅……,這些話從始皇帝嘴裏說出來,聽於耳中對他們來說是最大的殊榮。

因為始皇帝告訴他們,他們是大秦的根,是大秦最值得信任的人。

而事實上三姓,乃至於關內老秦人,到秦朝滅亡的最後一刻,也確確實實沒有辜負大秦。

秦朝的國運太短了……短到既得利益者的群體甚至來不及腐化,於是他們的最終章,也停留在了最榮耀的時刻,這是一種悲哀,也是一種幸運。

對於大秦而言,二世而亡過於遺憾了一些。

但對於三姓,對於老秦人,對於關內法吏而言,這是幸運的。

歷朝歷代,開國元勛,既得利益的群體,總會不可避免的腐化,屠龍的少年終將成龍,而他們,最終停留在了屠龍的那一刻。

始皇帝,是大秦的天。

對他們如此禮遇,已經讓他們恨不能再為大秦出生入死,乃至於不惜家家鎬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