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介紹一下,這是朕的孫子!

很顯然,君臣之間再怎麽親近也是有極限的,而親人之間的親近是沒有極限的。

“稍後今日的奏折才會送過來,三公會入宮奏事……”始皇帝看著坐在自己身側的趙泗笑著開口。

通常來說,始皇帝一天結束之前必然會把當天的奏折處理幹凈,因此是沒有積壓的奏折的。

而百官奏折會在一天清晨的時候送到始皇帝批閱奏折的房間,之後三公會入宮奏事,相當於開個小會,做一下每日工作總結。

然後就是每隔半個月才會召開的小朝會,即以三公九卿為主,負責向始皇帝匯報各部門工作總結。

小朝會人數多一些,除了三公九卿以外上卿這個級別的官員也有資格參與,三公九卿只是統稱。

至於涉及文武百官的大朝會,一般不涉及特殊情況的話,一年攏共只有三次,年初一次大朝會,由最高領導人做出今年的工作規劃,定下預期目標。

中間祭祀天地一次。

年末一次,滿朝文武做一下今年的年終總結。

流程趙泗早就清楚了,畢竟他也是上卿,不過始皇帝很顯然是特意再講給自己聽的,甚至難得的還講了一下朝會聽政觀政日期制定的深意,這不僅讓趙泗產生了一些細微的遐想。

爺孫閑話片刻,中車府令黔已經捧著今日份各部門新鮮出爐的奏折來到宮殿之內,躬身將奏折放在案幾之上。

還未等始皇帝來得及批閱,宮人也跟著通傳。

太尉王翦,丞相李斯,禦史大夫馮去疾都已經入宮就位,現在已經做好了開個小會的準備。

按照慣例,三公每天都要入宮面聖參政,因此他們入宮是不需要再皇宮之外等候的。

每天到了以後經過簡單的檢查以後,三公就會被引到專門供他們等候的偏殿,等到三公都到了,就會匯報給始皇帝,由始皇帝親自召見。

召見結束以後,三公就要去處理公務了。

值得一提的是,三公處理公務的地方嚴格意義上也在皇宮的範圍之內,離得近主要是方便有什麽緊急事情第一時間向始皇帝匯報探討,方便做出指示。

這也是三公之所以尊貴的主要原因。

哪怕沒有任何實權的三公,都可以日常面聖,處理政務的地方也距離皇帝日常辦公的地方很近。

而尋常官員,或許一輩子也沒幾次和始皇帝見面的機會,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距離皇帝最近的三公,統帥百官,代表的就是皇帝的意志。

“宣!”

始皇帝點了點頭。

趙泗則板板正正的跪坐在那裏等候三公的到來。

不消片刻,王翦,李斯,馮去疾先後入內。

嗯,按名字順序入內那種。

從這裏其實就能看到一些潛規則,王翦是被請出山的,人老望眾,哪怕是李斯都得避讓三分。

王翦之後就是緊跟著的李斯,如今正在推動大秦律法改革,如日中天,不過因為近期天下大亂的原因,李斯作為百官之首,承受的非議也很多。

而李斯之後,隔了好大一截的才是禦史大夫馮去疾。

舊時代的殘黨,扶蘇的支持者之一,和王綰同期的老家夥,雖然在始皇帝和呂不韋乃至於嫪毐的鬥爭中幫了始皇帝大忙,但是能力不足,思想保守,因此權利幾乎完全被李斯侵吞,只能守著禦史台的一畝三分地,名為三公,實則甚至不如一個上卿……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王翦在趙泗璞玉光環的滋養之下,身體的病痛減少了大半,因此現在居然已經不需要輪椅就能夠正常行走,最近更是有一種精神煥發的感覺,不過王翦私底下總是嘀咕著自己這是回光返照,恐怕活不了多久了。

趙泗沒少聽王翦嘀咕,他也知道王翦歲數確實大了,恐怕已經走到了生命的盡頭,等到這次內亂徹底平定,王翦恐怕也沒有多長時間了,因此見王翦進來,趙泗第一時間開啟璞玉光環籠罩王翦的身體。

王翦李斯馮去疾各自站定,正欲行禮,目光卻不約而同的看向坐在始皇帝身邊的趙泗。

王翦心下有些奇怪,這小子什麽時候混到和始皇帝共坐一案的地步了?

王翦納悶的看向李斯,卻發現李斯也是一頭霧水,二人不解,此時馮去疾已經躬身行禮,二人就算心有疑惑,可也知道始皇帝平日裏本就親近趙泗,因此也就按耐住內心的疑惑,和馮去疾一同躬身行禮。

“諸公起身,坐下奏事。”始皇帝擺了擺手。

正常工作匯報都是站著,本來就沒多少時間,不過王翦身體不好,再加上今天始皇帝打算宣布一些小消息,時間肯定不會短,因此許之坐下奏事。

宮人聞聲立刻搬來坐墊,三人依次正襟危坐。

王翦看了好一會端坐在始皇帝身邊的趙泗,欲言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