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冒頓握住了彎刀!

“一萬?”

冒頓愣了一下。

秦軍很強,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在之前和秦國的戰鬥中匈奴就已經體會到了這一切。

但是秦軍只有一萬兵馬……冒頓陷入了沉思。

“這樣一來,會不會太少了?”冒頓輕聲開口。

“你是馬背上長大的王,應該知道戰場上的勝負從來不是僅僅看人數來決定的。”酈食其輕笑了一聲。

“那敢問這次領兵援助匈奴的將領是……”冒頓再次開口發問。

“你應該認識,韓信!”酈食其開口說道。

冒頓當然認識韓信。

因為這一世天下尚且太平,因此某種意義上來說,反而拖慢了韓信崛起的速度。

故而韓信的名聲自然也不如上一世在短時間內就聲名鵲起名聲赫赫。

這一時空的韓信,一直都在隴西,和匈奴東胡月氏打交道。

目前韓信最高的戰績就是領一千兵馬,和東胡交戰,斬敵三千六百余,俘虜一千八百余人,以一千兵馬對戰東胡八千人馬,達成近乎全殲的戰績。

這個戰績放在中原或許算不上什麽,畢竟中原的人實在是太多太多了。

但是對於東胡來說,八千人馬近乎相當於東胡總人口的百分之一,而對於人口只有四十多萬的匈奴來說,相當於韓信用一千人殲滅了匈奴五十分之一的總人口,或者是殲滅了整個匈奴十分之一的總兵力。

草原地域廣袤,人口稀少,不像中原人口那麽密集,因此幾千人對於遊牧民族已經算是切膚之痛。

也正因為如此,冒頓才清楚韓信這兩個名字的含金量。

領一千人馬就能正面擊潰東胡將近八千人馬。

那領一萬兵馬豈不是能當八萬用?

當然,冒頓深知戰場並不是這麽簡單的加減乘除,只不過聽到韓信這個名字以後,冒頓還是提起了幾分重視,但是秦國帶來的人手實在太少,冒頓陷入了猶豫。

在經歷了一段虛偽的相互問候以後,冒頓派人送秦國的使者先行休息,爾後在營帳之內召集部下,原原本本的說出了秦國到來的目的以及具體情況。

“單於,秦國素來霸道,像現在這種情況,秦國只派出了一萬人馬,恐怕真的如東胡和月氏的使者所說,秦國內部已經是內憂外患,即將發生大的動亂,已經抽不開手了。”

冒頓說完,有部下表達了自己的意見。

“是啊,蒙恬先是奪走了匈奴的河套之地,又竊取了匈奴的河西之地,現在匈奴人想要回到自己的祖地祭奠先祖都不能攜帶兵刃,就算是放牧都要經過秦國的同意,像現在這種情況,匈奴又何必為秦國賣力抵擋東胡和月氏呢?”又有部下開口說道。

“秦國之所以和匈奴交戰難道不是因為老單於南下擅自挑釁?現在匈奴輸了是技不如人,秦國也並未對匈奴趕盡殺絕,反而允許匈奴人繼續在河西之地放牧,還準許和匈奴販賣糧種,食鹽這樣珍貴的東西,而東胡和月氏歷來和匈奴有仇怨,昔日單於在月氏為質子遭遇的事情你們難道忘記了麽?”

有仇秦者,自有親秦者。

站在匈奴的立場上,秦國確實是不折不扣的入侵者,但是秦國的吃相起碼是好的,而且最起碼沒有趕盡殺絕。

但是在和月氏以及東胡交戰的歷史上,不知道多少部落被趕盡殺絕,女人被搶走,男人被殺死,甚至高過車輪的孩子都一個不留。

這就是農耕文明和遊牧文明的本質差距。

草原,物產貧瘠,因此相對於比較少的資源自然是流向勝利者,於是只有徹頭徹尾的殺戮才能夠讓資源變得充足。

人太多了,草原養活不了那麽多人,因此匈奴月氏東胡雖然也互有姻親,但是血海深仇絕對也不少。

而農耕文明物產豐富,自然也不必趕盡殺絕,相反某種意義上大秦一直在積極吸納親近秦國的部落。

因為草原養活不了他們,秦國卻養活的了他們,對於親秦者,秦國是願意吸收和同化他們的,畢竟草原雖然貧瘠,但是太廣袤了,而且這地方偏僻,移民困難,能多一個人就是一個人,在這樣的政策之下,匈奴有很多部落都極度親秦,有些部落甚至已經主動派遣部族的貴族前往秦國新修建的城池居住。

匈奴是和秦國最早簽訂盟約的,也是和秦國打的最久的,同時也是距離秦國重城最近的,更不用說秦國占據河西以後又在河西重新修建新城,匈奴還被秦國允許在河西之地放牧……

真就是沒離多遠。

不管是哪裏從來都不缺乏幕強的人。

“可是秦國只帶了一萬人馬,而東胡和月氏的兵力加起來有三十多萬,匈奴本部的控弦之士加起來也不過十萬,秦國自顧不暇,匈奴又如何應對東胡和月氏?”又有人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