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天下竟已危急至此?李信動搖!

“陛下一統天下之時距離如今已十余年,而地方上卻還一片混亂,秦法仍然不能普及天下,貨幣,度量衡,文字,尚且不能一統,為官者不能於陛下齊心,地方貴胄思念舊國。

我曾經跟隨陛下大巡天下,地方上用的錢幣還是舊國的錢幣,這難道不是對陛下的背叛,對大秦的背叛?

陛下頒布的政令只能夠在關中執行,出了關中就等同於一張廢紙,因此陛下決議強幹弱枝,遷天下貴胄入關中,因此頒布了遷王陵令,您知道這件事情麽?”趙泗開口問道。

李信愣了一下搖了搖頭。

他確實不知道。

古代的消息流通較為緩慢,李信又不是當事人,本人深居簡出不問國事,因此還真不知道。

趙泗聞聲簡單的跟李信闡述了一下遷王陵令的具體內容。

李信聞聲陷入了沉思。

“自從陛下頒布遷王陵令以後,天下亂象頻現,輿論盛行,乃至於大秦都為此而被抹黑,六國貴胄不願意交出權勢,財富,甚至為之不惜舉家抵抗。

之前大巡天下,有會稽郡守殷通暗中畜養私兵。

這次頒布遷王陵令,我的部下查到東海之畔的滄海君意圖糾結穢人謀反。

不管是我還是李相乃至於王老將軍還有陛下,都認為事情不會那麽簡單,因此做出了很多布置。

趙佗坐鎮嶺南,而蒙恬坐鎮隴西,王老將軍居鹹陽坐鎮中原,唯有東夷穢人,大秦海軍新立,未經操練,戰力略遜一籌,但海外穢人卻有百萬之眾……我唯恐敗壞戰局,可是卻苦於無人能夠坐鎮一方領兵出征,因此像王老將軍求教,這才特意來拜會您請您出山。”趙泗開口說道。

趙泗在對話之間當然做了一些小小的處理,不過說的都是實話,倒也沒有欺騙李信。

硬要說沒有人領兵是假的,趙泗的門客天團丟過去吊打穢人這群塞外蠻夷和玩差不多。

問題是他們資歷不夠,爵位也不夠,在秦朝想要坐鎮一方統領戰事必須是要經過足夠的戰場考驗的,這是硬性規定。

哪怕是白起也是爬到了左庶長的爵位才真正意義上的獨領一軍。

提拔一個庶人,成為宰相,成為上將軍,這是在大秦絕對不會出現的事情。

哪怕是背後有人助力,也得一步一個腳印。

“東夷的穢人?”李信微微沉吟,陷入了猶豫之中。

“你的意思是陛下會再次頒布遷王陵令,六國貴胄會糾結關外蠻夷起兵攻秦?”李信開口問道。

“事實上這已經是定局,之前陛下大巡天下的時候曾經不止一次的遇到刺殺,博浪沙刺殺,張良以力士擲錘,若不是誤中副駕,恐怕陛下就要飲恨當場,陛下遭遇刺殺以後,勒令當地官吏大索天下,居然抓不到刺客張良,這可是刺王殺駕,居然還能全身而退,不僅全身而退,甚至迄今為止都尚未將刺客張良抓捕歸案。

不僅如此,兩年前我隨陛下大巡天下,東郡天降異石,上刻祖龍死而地分,水澆不得,火燒不得。

而途經東郡之時,陛下遭遇魏國公子率力士刺殺,公子為之驚走,甚至一度殺到陛下近前,陛下險有生死之危機。

這樣的天下難道不算風雨飄搖麽!

更何況陛下還頒布了遷王陵令,算緡告緡,六國貴胄恨不能殺陛下滅秦國為之後快,這樣的天下難道算得上太平麽?”趙泗開口問道。

“天下一統,居然還險至於此?”李信微微驚詫爾後看向自己的兒子李超。

“博浪沙刺殺的事情我也曾經聽說過,之前東郡刺殺我也有所耳聞,上卿之言屬實,彼時東郡刺殺,幸有上卿護衛在側,錘殺刺客,護王保駕,才得以有驚無險。”

李信退隱了,但是李超沒有退隱,雖然對於政事關注不多,但是像刺王殺駕這樣的大事件,李超還是有所耳聞。

趙泗真正意義的聲名遠揚也正是從東郡刺殺開始。

“天下時局動蕩,陛下欲強幹弱枝,六國貴胄必有反抗,若非時局危急,在下也不敢打擾隴西侯,還請隴西侯仔細斟酌一二。”

趙泗認真闡述完以後,選擇了告退。

該說的他都已經說了,找李信確實是沒辦法。

目前大秦能拉出來打仗的就那麽幾個,猛人不是沒有,但是如果按照大秦規定是不足以統帥一軍的。

如果李信真的不願意趙泗也不是沒有辦法,無非就是找始皇帝嘀咕兩句,打破陳規,臨時把韓信從隴西戰場調到東海戰場破格提拔。

畢竟所謂的規章制度,本質上也就是始皇帝一句話的事情罷了。

至於李信……說實話,趙泗心中對李信多少是有一些惋惜的。

曾經有多麽耀眼,如今就有多麽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