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張良的毒計

很顯然,張良急了!

盡管他已經不再是曾經的莽撞少年,但是當驟然得知秦始皇莫名其妙的得到了如此為國續命的神糧,依舊急了。

但是滄海君並沒有急,他是東夷穢人……被滅國時他的國家加起來也才十萬多人。

說實在話,如今混進了中原落魄貴族圈子裏以後,滄海君的日子還變好了。

“秦法嚴苛,庶民無立錐之地,或淪為氓隸,或承服勞役,六國苦之許久,如此長使以往,必民怨沸騰,我曾去過關中,便是關中秦人,不堪忍受勞役淪為氓隸者都不計其數,大多淪為盜匪,六國更是如此,秦王以威,以嚴,以酷,以厲,天下苦秦久矣,秦國用不了多少年,必沸反盈天!屆時只需登高一呼,無數人仁人志士皆不反秦……可有了這三種新糧,唯恐人心向秦!”張良緩和了一下自己的心態向滄海君開口說道。

秦國確實和張良說的差不多,將近十分之一的人口都在服勞役,說一句天下苦秦久矣真不為過。

如今秦國尚且能夠維持統治並且推行種種政策,建設各種工程,攻城掠地,是因為秦國還有一大批支持者,軍功爵制度的受益者,以及秦始皇本人尚在大位鎮壓。

實際上在六國余孽不遺余力的抹黑之下,出了關中地區,幾乎沒有人認秦國的好,矛盾的源頭也幾乎都被轉移到了秦國的身上,在張良看來,秦國滅亡是必然的事情。

他想要的並不多,只想復國!恢復家世,恢復父輩榮耀。

他還年輕,他還等得起,秦始皇還能活多久?

可是現在三種新糧一出現,就相當於硬生生給矛盾重重宛若火藥桶一般的秦國潑上了一大盆冷水。

“照子房如此說來,豈不是大事不好?”滄海君皺眉。

實際上,滄海君對於復國已經沒太多執念,當然,恨秦,是他打入中原貴族圈子的幌子,故而這一點還是要繼續維持。

“秦國必差秦吏於天下推廣三種新糧,不若暗中阻撓……”滄海君的思路很簡單,無非就是動手搞破壞,他們紮根於本地,倒還真能做的到。

實際上倘若六國貴族真的戮力同心,哪怕秦國一統天下,也很難在基層推廣任何政令。

問題是……有些貴族,已經開始被秦國的制度所吸引,並且開始融入進去了。

真正恨秦欲死的是頂級大貴族,如張良,家世顯赫,五代韓相,如項家,楚國大將軍項燕之後!

這些都是苦大仇深,且通過常規晉升渠道無法在秦國獲得恢復祖上榮光的可能。

這一群大貴族,因其血脈,人脈,掌控的知識,財富,成為了反秦的主力軍。

再其次就是一部分中型貴族,直接因為秦滅六國的戰爭中受到了範圍性攻擊,他們跟在大貴族後面搖旗呐喊,形成了廣泛但不密集的組織。

爾後就是一群未受到太多波及的中小型貴族……想要融入當地貴族生態,必須堅持恨秦這個大前提。

再然後就是反而在秦國一統以後得到了好處的一批貴族。

六國余孽的生態組成大概如此,十分松散,沒有任何組織,但是你準備幹點對秦不利的大事,順手之余也能幫幫你。提起來了秦國大家都罵兩句,也就僅此而已。

而且六國貴族之間,相互也有仇怨瓜葛……所處地域太過於分散遙遠。所以,這股龐大的反動力量迄今為止也沒幹出來過什麽像樣的大事。

也就是在抹黑秦國,往秦國身上潑臟水這件事上保持了高度一致。

“無用……”張良對於滄海君破壞秦國推廣新糧種子的提議表示了拒絕。

貴族當然是餓不死的,三種新糧最後的受益者是黎庶,而以貴族們松散的力量和復雜的人心,根本無法在這種事情上保持高度一致,就算保持了高度一致也無法阻撓三種新糧的推廣。

“秦國發糧於地方是必然的,滄海君可以想辦法弄來一些,低價賣於海外穢人,於穢國之地推行。秦國海事不利,一時之間難以察覺,就算能夠察覺,也不會大動幹戈,中原之外穢人加起來近百萬,滄海君雖已失國,卻於穢人口中有賢名,日後若要舉事,穢人或許也可以倚仗。”張良認真的開口說道。

所謂的穢國……也就是朝鮮,東南半島,扶余等地的東夷聚集地。

滄海君雖然國家已經被秦國誅滅,但是人家貨真價實的是東夷人,而且滄海君沒和穢人內卷,反而混進了中原貴族的圈子,常和穢人進行一些貿易買賣,所以滄海君在東夷穢人的群體名望是很高的。

東夷穢人想要聯系中原購買鹽鐵工具,走滄海君的路子一定是最物美價廉的。

穢人之間各國各部落狗腦子都時常打出來,但是沒有哪一個國家敢不尊重滄海君的客人。